1、图1图2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趋势是
A.诸侯争霸
B.走向统一
C.百家争鸣
D.社会倒退
2、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北宋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3、下侧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的创作依据是
A.考古发现
B.文献材料
C.文学作品
D.历史照片
4、南宋时,有位商人到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活动,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 赶早市购买外国商品 B. 午餐吃了玉米和甘薯
C. 在瓦子里看鼠鞠表演 D. 晚上观赏元宵节烟花
5、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A.300年
B.400年
C.700年
D.1100年
6、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中反映的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后,成就了民族关系上的哪次和亲
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7、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堂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顾恺之
8、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西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9、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D.汉族人将北方各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10、下列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行的目的是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B.主要措施有重视农业,减轻赋税,免除摇役等
C.是汉高祖实行的政策,在汉高祖死后废止
D.实行的结果是汉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1、先秦儒学在中国古代史上影响深远。先秦儒家吸收了殷周以来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继承了西周的礼乐文明,经过创造性的发挥,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以下内容是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
A.有教无类
B.以法治国
C.反对苛政
D.仁
12、生活在约7000年前的我国长江流域的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A.玉米
B.大米
C.小麦
D.小米
13、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 统治者对外紧闭国门,对内重农抑商
B. 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C. 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阻滞科技发展
D. 西方国家逐步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转变
1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料反映了( )
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③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④分封制逐渐瓦解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15、汉文帝在位 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的治国理念是
A.休养生息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重视农桑
16、如图是济南地铁LOGO“泉城蓝”。由篆体“泉”字变形而来,该字体最早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17、夏商周是我国最早的三个朝代,虽亡国之君不同,然而其灭亡却体现出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夏商周的灭亡,主要是因为(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18、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的诸多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运行最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9、“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哪位皇帝有关( )
A.宋太宗外
B.宋太祖
C.宋高宗
D.宋徽宗
20、《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民族的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21、东汉末年名医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2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23、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长城,它西到________,东到辽东。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建议,推行“推恩令”
24、明朝万历末期,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____________》;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____”
25、“战国七雄”是指________、楚、燕、韩、赵、魏、________七国。
26、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抗元名将是_____。
27、______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取胜,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______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8、东晋的建立:_______年,________建立东晋,定都______。
29、泱泱中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面对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春秋时期,与“问鼎中原”有直接关系的一位霸主是______;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新儒家”、“儒学复兴”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西汉武帝时期的下图中的人物花了18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名著是《______》,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相对自由,清谈之风盛行,表现出独特的文化色彩。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是______;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______》,在世界农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石窟艺术体现了这一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______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0、东晋著名书法家______的代表作品《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1、将下列时期与其突出的历史特点对应连线:
半坡、河姆渡时期 民族交融
夏商周时期 原始农耕
秦汉时期 国家产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统一
32、“民以食为天”。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与______ 这两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国家。
33、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民族关系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摘编自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图一:《步辇图》画作表现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的情景 | 图二: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和吐蕃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这表明唐朝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清朝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制度的建设。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对边疆蛮夷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的同时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加以厚待;在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积极倡导喇嘛教,发挥宗教聚集人心、教化风俗、绥服边地的作用;在中央设立理藩院,掌管内外藩蒙古、回部;在北部、东部、西北部、西部边疆设置军府,派将军、都统、大臣等官员监督、管领当地的军事与行政。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3)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上处理民族关系举措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