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铜器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最重的青铜器
B.最早的青铜礼器出现在西周
C.商周时期 “三星堆”文化最重要的有鼎、尊和青铜面具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宋朝《神童赋》写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民间则有“做人莫从军,做铁莫做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这表明宋朝推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A. 重农抑商
B. 重文轻武
C. 内轻外重
D. 重男轻女
3、在北京人发现以前,世界上特别是非洲已经发现了比它时代早得多而且又十分丰富的人科化石。但是,北京人为研究距今70万——20万年左右的人类发展历史提供了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资料。因此,对北京人的研究有利于
A.了解古人类进化的历史
B.确定它是中国人的祖先
C.了解人类审美观念的形成
D.确定它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4、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有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
A.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郑成功
B.关天培
C.林则徐
D.陈化成
6、“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这句话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氾胜之书》
D.《水经注》
7、下列古迹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敦煌莫高窟
D.少林寺
8、下表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共同思想是( )
《墨子》 | “一同天下” |
《孟子》 | (天下)“定于一” |
《荀子》 |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
《韩非子》 | “一匡天下” |
A.反对不义的战争
B.以民为本
C.主张国家统一
D.加强中央集权
9、“孔子知道曾参性子慢,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三人行必有吾师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以“德”化人
10、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是因为他
A.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B.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C.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
D.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11、《汉书食货志》载:“秦时,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这说明秦朝时期
A.赋税沉重
B.刑罚残酷
C.人民勤劳
D.徭役繁重
12、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那么古罗马人穿着中国的丝绸最早可能是在( )
A、秦朝时 B、西汉时
C、唐朝时 D、宋朝时
1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鲁迅的《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礼教,是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B.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C.聂耳在抗日救亡运动洪流中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曲目
D.1905年,中国存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落,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立场坚定,不屈不挠
D.尚贤厚德,励志笃行
15、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玄奘西行学佛法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佛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对“商鞅之死”认识正确的是
A.商鞅败死说明变法最终失败
B.商鞅之死与变法的过程无关
C.死因是变法损害旧贵族利益
D.商鞅之死导致秦国迅速衰落
17、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 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18、“中国”在英文中未“CHINA”,它是用中国最有影响的陶瓷器来借代的,那么唐朝创制的闻名世界的陶瓷器珍品是( )
A. 青瓷 B. 白瓷 C. 彩瓷 D. 三彩陶器
19、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历史人物是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秦始皇
20、“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商鞅变法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
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2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普遍采用“________”。
22、唐朝发明并推广的耕作工具_____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两宋时期从越南传入的水稻品种_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23、传说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部落联合在涿鹿打败了蚩尤部落 ,形成了日后的华夏。
24、宋代画家张择端的《__________》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25、南北朝时期,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_______。
26、公元前60年___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正是归属中央统辖。
27、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且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的人是:______。
28、汉代著名的医学家中擅长外科手术的是_______。
29、宋代农业发展,南方回到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____传入的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30、经济重心南移从_____朝中期开始到_____最后完成。
31、将作品的代号填入相应作者后的括号内。
A《农书》 王祯( )
B《窦娥冤》 司马光( )
C《资治通鉴》 关汉卿(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3)西汉的建立者——
(4)西晋的建立者——
33、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与表中诗歌
A《汴河怀古》 | B《汴水》 |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唐)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图表,请说出A、B诗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哪则材料对此对象的评价持肯定态度?请说出该则材料评价肯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依据材料二,说出唐朝完善沿袭隋代开创的“选拔人才”与“管理全国行政事务”两种制度分别是指什么?并说出这两种制度的建立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3)结合材料三,说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赵普给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措施?
(4)结合以上问题回答,请说出改革和创新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