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关于《长征》和《飞向天空港》中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长征》中,作为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顾全大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物是周恩来。
B.《长征》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及原因。
C.《飞向天空港》是报告文学类作品,作者是王树增。文章详细描述了“长征三号”卫星的发射过程。
D.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太空。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糙(cāo) 酒肆(sì) 黝黑(yǒu) 广袤无垠(máo)
B. 匿名(nì) 禁锢(kù) 畸形(jī ) 杳无消息(yǎo)
C. 吹嘘(xū) 佃农(diàn) 戾天(nì) 深恶痛疾(è)
D. 诘责(jié) 滞留(zhì) 锃亮(zèng) 颔首低眉(hàn)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
B.《左传》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C.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D.唐代开元年间,范仲淹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名“岳阳楼”。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撮(cuō)豆 撺掇(cuān duo) 潺(chán)潺 欺侮(wǔ) 戛(jiá)然而止
B. 羊肚(dǔ)儿 糜(mí)子 脑畔(pàn) 眼眶(kuāng) 石青糁(sǎn)之
C. 瞳(tóng)仁 幽悄(qiāo) 连翘(qiáo) 褶(zhě)皱 君子好(hào)逑
D. 缄(jiān)默 半蹼鹬(yù) 龟(guī)裂 器皿(mǐn) 犬牙差(cī)互
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唐)柳宗元
宦情②羁思③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本诗写于某一年的二月柳宗元再次被贬柳州刺史任上。②宦(huàn)情:为官的情怀。③羁思(sì):客居他乡的思绪。
【1】春天应该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季节,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第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
6、古诗词名句填写。
(1)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3)王维《使至塞上》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 。
(4)杜甫《春望》中,诗人寄情于物,通过花和鸟表达对时局的忧虑的诗句是: , 。
(5)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 ”。
7、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说着,来到沁芳亭边,只见袭人、香菱、侍书、晴雯、麝月、芳官、蕊官、藕官十来个人,都在那里看鱼玩呢,见他们来了,都说:“芍药栏里预备下了,快去上席罢。”宝钗等随携了他们,同到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连尤氏已请过来了……只见筵开玳瑁,褥设芙蓉,众人都笑说:“寿星全了!”上面四座,定要让他们四个人坐。四人皆不肯。
宝玉便说:“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中有说行这个令好的,又有说行那个令才好的。黛玉道:“依我说,拿了笔砚将各色令都写了,拈成阄儿,咱们抓出那个来就是那个。”众人都道:“妙极!”即命拿了一副笔砚花笺。香菱近日学了诗,又天天学写字,见了笔砚,便巴不得连忙起来,说:“我写。”众人想了一回,共得十来个,念着,香菱一一写了。搓成阄儿,掷在一个瓶中,探春便命平儿拈。平儿向内搅了一搅,用箸夹了一个出来,打开一看,上写着“射覆”二字。宝钗笑道:“把个令祖宗拈出来了。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探春笑道:“既拈了出来,如何再毁?如今再拈一个,若是雅俗共赏的,便叫他们行去,咱们行这一个。”说着,又叫袭人拈了一个,却是“拇战”。湘云先笑着说:“这个简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我不行这个射覆,没的垂头丧气闷人,我只猜拳去了。”探春道:“惟有他乱令,宝姐姐快罚他一钟!”宝钗不容分说,笑灌了湘云一杯。
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猜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起拳来。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镯子响。一时,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二人限酒底酒面。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众人听了,都说:“惟有他的令比人唠叨!倒也有些意思。”便催宝玉快说。宝玉笑道:“谁说过这个,也等想一想儿。”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枝折脚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说得大家笑了。
……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磴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磴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原是纳凉避静的,不觉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娜不胜,便睡着了,心中反觉自悔。早有小丫头端了一盆洗脸水,两个捧着镜奁。众人等着,他便在石磴上重新匀了脸,拢了鬓,连忙起身,同着来至红香圃中。又吃了两杯浓茶,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一时又命他吃了些酸汤,方才觉得好了些。
【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删改)】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漠不关心地翻看着《红楼梦》。
B.风云变幻,流年更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旋律。
C.希望我国的航天事业能够蒸蒸日上,不断突破创新,继续奔赴星辰大海。
D.阅读和创作相辅相成,读的过程能给大脑提供灵感,写的过程则是灵感的释放。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行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行令方法主要为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文人雅士则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
B.筷子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挟”,也作“荚”。两汉又出现了“筋”字,唐、宋、元、明、清时统称“箸”。
C.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谱式。常见的曲牌名有《朝天子》《南乡子》《卜算子》等。
D.笔、墨、纸、砚,古称“文房四宝”,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中大观园里众姐妹给宝玉做寿,猜拳、饮酒,使得众人的诗才、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示。
B.红楼梦中,以花喻人是常见的手法,如“三春去后诸芳尽”指众女儿风流云散的结局。“沁芳亭”暗示着“花落水流红”。
C.《红楼梦》里有句话:“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林黛玉。
D.选段中黛玉担心宝玉想不出,便替他完成,既表现了她对宝玉的关心,也体现了她的才华横溢。
8、最后一颗牙齿
佟新
①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帮忙看孩子。母亲 63 岁,长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
②刚来时,对母亲的"教育"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③比如母亲经常会用嘴尝试奶粉的温度,用大人的脸盆洗孩子的尿布,嚼食品喂孩子等等,我制止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自己的孩子我不嫌!"我哭笑不得∶"不是你嫌不嫌的问题,而是大人的口腔和脸盆带有很多细菌,不卫生,这样对孩子不好。" 母亲瞪着眼说。"大人怎么不卫生了?我带了两代孩子,都是这么照顾的,也都长得挺好啊。" 我不耐烦地,扬着手中的书说∶"这是科学喂养,书上都有,有空的时候你也看看。"母亲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又看看我的脸色,不知是屈服于书本还是屈服于我的脸色,不作声了。
④母亲岁数大了,便有些唠叨。我扒开尿布查孩子的粪便有无异味时,她便会说∶"我最近有些便秘。" 我查看孩子的耳屎是否正常时,她便会说;"我最近的耳朵越来越背了。"我扒开孩子的小嘴杏看长没长牙齿时,她便会说∶"我又有两颗牙齿松动了。"说得多了,我便不耐烦地说∶"等有空我带你去医院看看!" 母亲又摇头又摆手∶"不用不用,这都是老年常见病,花那冤枉钱干啥!"
⑤有一天,我给儿子喂鸡蛋羹,儿子一张嘴,一点银白从红红的牙床中冒了出来,"妈快来看!宝宝长牙齿了!"我兴奋地大叫。叫了半天,母亲却没有动静,我一扭头,见母亲正盯着手里的馒头发呆。
⑥"你在看什么?馒头长花了?"我冲母亲嚷道。母亲看了我一眼。低声说;"掉了一颗牙。"我仔细一看,果然看见在母亲咬过的馒头上扎着一颗牙齿。我一把夺过馒头,丢在垃圾篓里,又拿起一个馒头递给母亲说∶"换个馒头吧,怪--"想了想,把"脏的"两个字咽到了肚子里。
⑦母亲叹了口气说∶"这是我最后一颗牙齿了!" 然后转过头来看看宝宝的小牙。看着看着笑了∶"比你长牙早了一个多月。你长第一颗牙是在十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掉牙是七岁半。你的第一颗小牙我还放着,就在我的梳妆盒里。"
⑧母亲一脸灿烂地回忆着,咧开的嘴里露出了光光的牙床,母亲的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全掉光了。
⑨在儿子钻出第一颗小牙的时候,母亲掉下了最后一颗牙齿,我厌恶地把母亲生命中最后一颗牙齿扔进了垃圾篓。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
⑩我把母亲的牙齿从垃圾篓里小心地取出来,放在水龙头下仔细清洗,用毛,巾擦干净,放进我的首饰盒。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会对儿子讲他的第一颗牙齿,到那时,我还会同时讲起我母亲的最后一颗牙齿。
(选自《儿童文学》2011 年 2月中)
【1】“我”对母亲非常“不耐烦”,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一句中“痛”字的理解。
【3】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表达作用是什么?
【4】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初稿题目是“第一时”改为“最后一颗牙齿”。改动之后题目好在哪里?
9、试卷上,我们认真书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努力寻找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或所思所感。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地名;(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