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武威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2、根据下面图片及对“和”字的描述,推测“和”的本义是(     

“和”是形声字。甲骨文从禽(口吹排箫),禾声。金文大体相同。小篆整齐化。《说文·口部》曰:“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A.和谐地跟着唱

B.平和

C.和解

D.和顺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昆虫记》是一部“昆虫的史诗”,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描绘了一个个大自然的精灵。

C.《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春秋时期孟子著。其中的名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D.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课本中的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 “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 《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 《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作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描写的梦境。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龟虽寿》)

(2)《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冰霜的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梁甫行》一诗中通过写自然现象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应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一个是沂水县成精异物,一个是小狐山作怪妖魔,这个是酥团结就肌肤,那个如碳屑凑成皮肉。一个是马灵官白蛇托化,一个是赵元帅黑虎投胎。那个学华光藏教主,向碧波深处显形骸:这个像黑煞天神,在雪浪中呈真面目。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这段说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一个情节?其中“玉龙”和“黑鬼”分别指的是谁?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唱歌不着调

①唱歌不着调?可能是一种病,官方称之为失歌症(amusia),WIKI对其的定义是:它是一种对音调把握不准,有乐感缺陷的异常表现,常伴随着对音乐记忆和识别上的问题。失歌症患者通常会有如下症状:听力智力和记忆力正常,对音乐感知度差;无法准确唱歌,但往往意识不到,甚至自以为是;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差,甚至常感到困惑。

②唱歌跑调的人自古就有,历史研究已有很多记载。有统计表明,有10%的人先天五音不全,唱歌跑调。其中的4%是先天性对音调精细识别的失敏。许多著名的人物,如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第26届总统罗斯福、革命家切格瓦拉,以及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等,都是失歌症患者。

③人为什么会患上失歌症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不过从理论上来讲,它其实和我们的听力以及嗓子好坏关系不大,主要是由先天性原因(与生俱来,遗传因素等)以及后天环境(主要是发育不良、脑部损伤致使)所决定的。

④从先天因素来讲,人类大脑的右半球主管着人的想象、颜色、音乐、节奏等,遗传(基因)等方面,由于它的原因可能会导致音乐脑产生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且这种识别障碍在现实音乐情境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音乐相关的记忆障碍。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者无法区别出音高相近的音符。当然,也有研究表明,失歌症与大脑左侧额叶的发育也有关,产生病变易致使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以及欣赏乐曲的能力,进而外现出其唱歌跑调(没调)。

⑤另有一些研究表明,音调的处理一般是由大脑右颞区控制的(此区域有区分旋律、音调及间隔信息的功能),正常的次级听觉皮层会处理音调的变化并操控正确的语音语调。右颞上回可接收和评估间向信息,而左右颞区共同行使功能才能准确接收和评估间隔(连续音符的频率比)信息。此外,右前外侧的颞横回(初级听觉皮层)也与音调信息的处理有关。右颞叶听觉皮层负责时间分割,左颞听觉皮层负责归类,皮层运动区在节奏感知和产生中起到了作用。因此,双颞区和神经运动区的互联动缺乏极可能是致使先天或后天失歌症产生的重要原因。

⑥此外,在处理整合旋律节奏过程中,不可否认正常的记忆功能对其所做出的贡献。记忆是有关识别和记录曲调的内部呈现,有助于识别熟悉的歌曲和将演唱歌曲的能力进入到脑中,故记忆的损伤也会很大程度上造就失歌症的产生。

⑦诚然,并不是说所有唱歌跑调的都是失歌症患者,其实大部分五音不全的人只是由于未接受正统的音律训练,乐感较差而已。他们对音节、节拍的高低不太敏感。这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发音训练得到纠正,如果从小培养对声音的辨别力和敏感度,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避免跑调的发生的。而另一些(失歌症者)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才能得以改善。

(选自《中国知网》,有删改。)

(1)选择对失歌症者的致病原因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失歌症主要是由先天性原因以及后天环境造成的。

B.大脑右半球会产生识别障碍,在音乐情境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记忆障碍,导致无法区别出音高相近的音符。

C.失歌症与大脑左侧额叶病变有关,这导致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以及欣赏乐曲的能力,进而外现出其唱歌跑调(没调)。

D.失歌症是由于未接受正统的音律训练,乐感较差而已。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者无法区别出音高相近的音符。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音调的处理一般是由大脑右颞区控制的(此区域有区分旋律、音调及间隔信息的功能),正常的次级听觉皮层会处理音调的变化并操控正确的语音语调。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根据要求作文

一株株笔直的、傲然挺立的白杨树,触发了茅盾对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精神的礼赞;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早春的心弦……物虽微,事虽小,用心去感悟,往往能读出真情深意。

请以“_________触动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