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年)之久的战乱。下列对有关“八王之乱”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晋分封制的实行埋下了祸端 B.目的是争夺中央政权

C.主要是在长安一带展开 D.造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2、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下列与成语“退避三舍”“破釜沉舟”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城濮之战 巨鹿之战

B.城濮之战 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3、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出现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中,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是(       

A.秦

B.唐

C.元

D.明

5、2011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A. 商代,甲骨文   B. 商代,金文   C. 西周,甲骨文   D. 西周,金文

6、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7、小明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  卧薪尝胆,不学  纸上谈兵。”横线上的两位人物分别是( )

A.晋文公 白起 B.勾践 白起

C.勾践 赵括 D.晋文公 赵括

8、烽火戏诸侯、尊王攘夷、礼崩乐坏,以上三个成语体现了哪种制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9、“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文中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耒耜

B.骨耜

C.筒车

D.曲辕犁

10、下列有关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①商 ②秦 ③汉 ④夏 ⑤西周 ⑥东周

A.④①⑤⑥②③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③④①②⑤⑥

1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北方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的减少

12、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上述材料旨在说明行省制

A.促进了边疆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

D.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13、朵朵同学准备暑假随团去考察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感受我国最早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顺便了解考古发掘知识。她应该首选

A. 北京周口店

B. 浙江河姆渡

C. 山东大汶口

D. 云南元谋县

14、下图所示的农业工具是唐朝发明的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风车

15、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 夏朝历史   B. 商朝历史   C. 西周历史   D. 东周历史

16、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22年8月开展一期主题为“中国汉字的光辉历程”展示。以下是展厅中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17、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18、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

A. 建康   B. 洛阳   C. 长安   D. 建业

19、东周分两段,这“两段”指的是(  )

A.春秋和战国 B.西汉和东汉 C.西晋与东晋 D.北宋与南宋

20、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都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遗址中墓葬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______

(2)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______

(3)公元266年,都城洛阳——______

(4)公元317年,都城建康——______

23、图二是诸子百家中_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张是___________

24、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开封为都城,史称________。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________定都应天府。

25、南宋与金议和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

 

26、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_____;秦朝时期将__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7、分封: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________________的权力。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________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________制度,史称“________”。

28、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____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____,今称故宫。

29、写出下列唐诗、宋词、元曲作品的作者。

(1)《蜀道难》——

(2)《念奴娇·赤壁怀古》——

(3)《窦娥冤》——

30、中国文字与书法历史悠久,请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内容。

(1)商周时期出现的______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文字,称为铭文,也叫_______

(3)秦始皇为消除文字差异,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4)汉代________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5)王羲之的代表作品___________,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用直线将下列朝代和建立者、以及都城连在一起

唐朝                         朱元璋                       临安

北宋                         忽必烈                       长安

南宋                                                   东京

元朝                         赵匡胤                       大都

明朝                                                   应天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

(2)武装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

(3)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____

(4)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面积最大的根据地是____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和同为一家”指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写出唐与该民族友好交往的另一个史实?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2)从材料二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居,今余既来索,则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3)材料三中的“贵国”是哪个国家?“余”是指谁?

材料四

(4)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政府在A、B两地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5)清政府在图中C地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请写出该条约的名称。该条约有何法律效力?

(6)综上所述,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