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鹤岗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则消息,这种文体的特点可用“真、短、快、新”四个字来概括。

B、《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柳宗元,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一组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C、《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格列佛用类似纪实手法,生动的记述他在大人国、小人国等诸岛的神奇经历,影射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D、《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其作品直率自然、清新活泼

 

2、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待游踪。从大处落笔,写出春水初涨,云脚低垂,湖面开阔之景。

B.颔联和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写了钱塘湖早春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色。

C.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句诗着意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整首诗歌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描写,内容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宫斗剧”的盛行及其与当下社会的微妙对应,典型地体现了我们在现实困境中面对传统时的手足无措。

B.于漪老师作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唯一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值得我们教师届好好吹嘘一番。

C.运动场上,健儿们奋力奔跑,冲向终点,拼尽全力筋疲力尽地瘫倒在地。

D.尽管晓华犯了错,胡老师仍然和颜悦色地教导着他,希望他知错能改。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去掉“通过” 或“使”)

B.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提高”改为“增强”,“基础”改为“前提”)

C. 市文明办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更多人研究、了解国学经典。(将“了解”和“研究”调换位置)

D. 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删去“不是”)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作者通过对早春湖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钱塘湖初春美景的喜爱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B.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C.首联写出了春行的地点和钱塘湖早春的远景,尾联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2】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   ,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2   ,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3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汉乐府

4 ,猎马带禽归。《野望》王绩

5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8斯是陋室,     《陋室铭》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水浒传》节选,回答问题。

牛二紧揪住A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A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A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A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A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A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A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A,径投开封府出首。

选段中A是① _____(填姓名),他的绰号是:② _________,他为人耿直,做事精细,性情刚烈,而牛二在选文中显露出了③__________的形象特征。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平实、准确是本文语言的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句中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了了解。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作文。

校刊正在举办“迎新春,话家乡”主题征文活动,为家乡新貌“画像”。请选择其中一个栏目,参与投稿。可描绘风景,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感想,也可阐述观点。

栏目一:家乡的春节美食/美景        栏目二:致远方亲友的一封信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出现则以A、B、C等大写英文字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