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下列的各项措施与他有关的是(  )

①削弱诸侯国的势力②创立中央集权制度③大兴儒学教育④统一铸造五铢钱。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神话故事,与炎帝有关的是

A.女娲补天 B.神农尝草 C.夸父追日 D.仓颉造字

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束魏晋南北朝分裂,使国家重新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A.北朝

B.北周

C.隋朝

D.唐朝

4、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A.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5、据下图可知,隋唐时期扬州、杭州经济发展的相同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政府重视

C.外贸兴隆

D.文化昌盛

6、某历史小组考察秦朝的雕塑艺术,你可以建议他们去( )

A. B.

C. D.

7、中国古代的佛教与道教,一直是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目前许多山上,既有佛教寺院也有道教道观。下列关于这两大宗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

B.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传人中国

C.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

D.都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

8、世界各古老民族都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即军事民主制时代。各氏族部落在不断迁徙和相互交往中,为了各自利益结盟或分化,甚至演变为较大规模的战争。其中在中国的“英雄时代”,炎黄联盟大战蚩尤的战争称为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涿鹿之战

D.淝水之战

9、“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南昌起义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黄埔军校的创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唐朝时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A.蜀锦

B.绢

C.纱

D.绫

11、有学者说“秦,虽亡犹存,它亡的悲壮”。“秦,虽亡犹存”在政治方面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修筑长城

12、下列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房屋

C.打制石器

D.骨耜

13、以下是李红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东周

B.东周、春秋

C.春秋、战国

D.东周、战国

14、“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不足四万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上述材料评述的是(     

A.涿鹿之战

B.桂陵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5、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材料反映了行省的设置(     

A.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B.使得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16、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区分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关于都江堰工程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它是由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

B.它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C.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D.它是人类征服、协调自然的成功典范

17、假如小明想穿越时空,回到史前时期去体验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生活,他应该到(       

A.约70万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B.约18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约1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18、下图是我国古代以竹为原料的造纸工艺流程示意图。请判断,这种应该不早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9、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存在30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A.百家争鸣

B.节俭盛行

C.兼容并包

D.短暂而繁荣

20、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市民,不能做到的是(

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在夜市开店,通宵做生意

C、和朋友们在茶馆品茶   D、讨论关汉卿《窦娥冤》剧情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______”。

22、《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中①处是____;《清朝疆域图(1820年)》中②处是____

23、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为抵御共同的灾难,部落走向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是

(2)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此时实行的是

(3)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建立诸侯国。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为  

(4)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  

24、_________朝工匠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25、________遗址中墓葬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

26、小王同学把隋唐时期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搜集整理,请你帮他把笔记补充完整。(把正确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五代十国   B.隋炀帝   C.隋文帝   D.李世民   E.科举制

F.武则天   G.贞观之治   H.唐玄宗   I.开元盛世   J.安史之乱

589年,____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他创立____,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626年,____即位,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开创的盛世被称为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孙子____在位前期,年号“开元”,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____。但在他统治后期,酿成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907年,唐朝灭亡,中国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史称“____”。

27、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28、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____,提高进士地位;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被称为“____”。

29、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   )

3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连线搭配题:“先人已逝,精神永存。”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这些逝去的大师们依旧星光璀璨,熠熠生辉。请你将左边的名人与右边的成就序号相搭配。

①张仲景   A.都江堰

②顾恺之   B.《洛神赋图》

③刘秀   C.《伤寒杂病论》

④李冰   D.“光武中兴”

①—( ) ②—( ) ③—( )   ④—( )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写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名称及其作者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制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这条道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材料二中的“决裂阡陌”指的是哪一措施?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它的开通有何作用?

(4)根据材料四,概括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