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有人说:“这个朝代,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这个朝代,重新统一南北,修建了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历经二世而亡。这个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秦朝

D.隋朝

2、2014年2月,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的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考古发现的重要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我国汉代及(   )

A.夏朝的历史 B.周朝的历史 C.秦朝的历史 D.新朝的历史

3、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时间

人物

事迹

都城

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夏朝

阳城

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商朝

亳(都)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建立西周

镐京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早期国家的政权更替

C.政治中心向西部转移

D.经济繁荣昌盛的时代

4、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主要原因是(  

A.黄巢率起义军攻入北京

B.吴三桂引清人关攻人北京

C.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北京

D.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

5、“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附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这种生产工具是

A.曲辕犁

B.筒车

C.纺车

D.秧马

6、南阳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杏花山就生活着原始人类。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同时代祖国大地上还生活着(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7、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D.汉族人将北方各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8、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更迭示意图的一部分,相应方框①内应填入

A.汉朝

B.明朝

C.五代十国

D.清朝

9、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汉代新疆地区就纳入中国版图。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经营西域

10、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长安城的布局工整

11、司马光的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这一编年体史书是(     

A.《论语》

B.《全唐诗》

C.《窦娥冤》

D.《资治通鉴》

12、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过分)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柩(门的轴),终不朽也。由此说明华佗

A.提倡对症下药,预防疾病 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

C.强调运动要模仿动物姿态 D.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13、“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材料描述的古代建筑是(     

A.

B.

C.

D.

14、下列对五代十国这一阶段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开国之君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③地处南方的10国,相对安定 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对行为与思想活动的另一种呈现。有一种活动记录如下:先将材料刮削整治……用火灼烧……占卜完毕,将经过概括地写成卜辞。这有助于了解(     

A.陶文

B.金文

C.甲骨文

D.蝌蚪文

16、它距今70万年前—20万年前周口店,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种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1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是指:(     

A.忽必烈

B.铁木真

C.阿保机

D.阿骨打

18、2017年11月,甲骨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以下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 甲骨文的内容是研究夏商两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C. 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9、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宋朝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丰饶的粮仓;

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见,设置军机处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军机大权

C.抑制宦官乱政

D.削弱丞相权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______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22、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______,最后完成于______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南宋的都城

(2)北宋兴起,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3)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4、公元前209年(秦末),爆发 ______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184年,在张角组织和领导下,发动了 ______起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

25、_________人是藏族的祖先,它的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求婚,唐太宗把_________嫁给他,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时期出现的______

27、“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抗金英雄_______的爱国激情与志向的写照。“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是抗元英雄_______的真情写照。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907年朱温建立的政权——

(2)宋太祖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3)南宋的都城——

(4)北宋时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29、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_______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0、司马光的《__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序号完成下列搭配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列举宋代时期的造船业发达的城市。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的对外交流日益深入和扩大。七年级(1)班的学生进行了以“古代的中外交往”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识读图文―感悟繁盛海路】

(1)根据下列图片和文字材料,指出中外贸易通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海上丝纲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任务二【史料实证―正确评价人物】

(2)根据以下两则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史书评论材料,分别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对待“郑和下西洋”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

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摘编自[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

明王朝遣使西航(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郑和下西洋“厚远薄来”,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开支浩繁,“库藏为虚”,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此后明朝政府无力也不愿再开展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摘编自吴于廑、齐份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任务三【阐述史实―增强民族自信】

(3)请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以“科技创新改变世界”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外传以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