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模样/模具 翻译/络绎不绝 鬼使神差/参差不齐
B.踌躇/田畴 记载/载歌载舞 摩肩接踵/无动于衷
C.倒悬/颠倒 加冠/丈夫之冠 一应俱全/随机应变
D.遒劲/劲旅 肖像/惟妙惟肖 恹恹欲睡/不厌其烦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寻思 恃才放旷 星宿(sù) 自怨自艾(yì)
B. 狗职 滔滔不绝 蛊惑(ɡǔ) 岿然不动(kuǐ)
C. 紧俏 稀奇古怪 狼藉(jí) 面面厮觑(qù)
D. 妥帖 气势磅礴 拘囿(yòu) 拈轻怕重(zhān)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B. 红花还需绿叶扶持,离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你就是有三头六臂,这件事也办不成。
C. 得知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径后,她急匆匆地责问他:“你为什么心口如一?”
D. 事实胜于雄辩,你再强词夺理,也改变不了大家的信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B. 防止荒漠化不再恶化,需要各国政府以及每一位地球村“村民”的共同努力。
C. 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D. 北部湾港的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关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 “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未能施展抱负的痛心。
C. “胡未灭”三句,表达面对敌寇嚣张,要奋力抗敌的壮志。
D. “此生”三句,抒发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6、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②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③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中,表现太守为报君主知遇之恩,愿提三尺剑上阵临敌,即便战死沙场也毫不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④李清照《渔家傲》词中,表现词人要坐船乘风破浪,游历三座仙山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
7、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毛泽东给斯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下说法不属于其中内容的一项是( )
A.文段中,斯诺觉得毛泽东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B.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
C.毛泽东非常自信,毅然应邀到重庆谈判,坦然赴之,从容应对。
D.毛泽东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
【2】以下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著名的法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B.在埃德加▪斯诺见到毛泽东之前,他刚见到了红军将领徐海东。
C.为了更方便在西方国家出版,本书曾改换名称为《西行漫记》。
D.作者不仅记录了第一手资料,还分析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8、阅读《背影》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怎样?
【3】品味语言。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及写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插叙,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怜爱和怀念,使读者感到具体、真实、亲切。
B. 这段文字通过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因祖母去世和家道中落而伤心及对儿子的真情。
C. 这段文字两次写到“背影”,前一次写得简咯,后一次写得详细,因为后者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父爱,在全文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
D. 这段文字通过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致描写,以平实质朴的文字表达了父子相亲相怜的深情。
【5】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选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细致的描写出来。
9、作文(1)题目:爱在身边
作文要求:① 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 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 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