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明代,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受命抗击倭寇的英雄人物是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文天祥

2、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 东汉初年   B. 东汉末年

C. 西晋初年   D. 西晋末年

 

3、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迅速得到爵位和土地,最好的方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4、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来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四大

 

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唐朝灭亡

唐朝打败叛军

黄巢建立政权

安史之乱爆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6、《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该书的作者是(     

A.郦道元

B.贾思勰

C.韩非子

D.司马迁

7、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A.灵渠 B.长江 C.都江堰 D.黄河

8、下面三张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秦汉经济社会发展

B.中央官制的变化

C.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D.监督体系的发展

9、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距震中不足15公里的岷江上著名水利枢纽工程(如图)基本完好。它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巨大作用。主持修建这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的是(     

A.春秋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B.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庞涓

C.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D.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都太守商鞅

10、远古传说虽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但不能等同于历史,而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

A.炎帝教民耕种 B.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C.大禹治水 D.黄帝大战蚩尤

11、宋辽保持友好关系是在

A. 宋太祖晚期

B. 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徽宗

12、有人这样评价唐朝历史上的一位女性:“一朵铿锵的深宫玫瑰,娇弱的肩膀担起天下的希望!三从四德禁锢不住步伐,默默地演绎着属于你的繁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人物应该是(     

A. 杨贵妃

B. 武则天

C. 王昭君

D. 李清照

13、《人民日报》于1979年元旦发表社论:“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材料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

A.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十八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王要保留的这种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15、这一职位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它创立于秦朝,明朝时被废除,这一职位应该是( )

A. 太尉   B. 刺史   C. 丞相   D. 通判

16、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758~1759)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这些措施维护了

A.新疆地区的稳定

B.西藏地区的稳定

C.东北地区的稳定

D.蒙古地区的稳定

17、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沉重的赋税

B.繁重的徭役

C.严苛的法律

D.遇雨误期

18、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诚信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这可以追溯我国古代哪家思想?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19、西周时期,周王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这反映了西周

A.社会的等级森严

B.腐败现象较严重

C.冶铜业十分落后

D.经济发展不平衡

20、王安石变法中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记事: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包括________、战争、农牧业、________、刑法、医药、________历法等。

22、秦始皇为了防御___________的进攻,修建了一条西起___________,东至___________的万里长城。

 

23、在战国后期,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工程设计者是_________

 

24、赤壁之战是曹军和孙刘联军之间的战役,此战为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383 年,_______爆发,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

25、北宋建立:960年,__________建立北宋,定都_______________   

26、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请填写有关经济发展的内容。

(1)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表明,已经开始了________(填写粮食作物名称)的种植,原始农业兴起。

(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________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战国时期,________带领人们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史称“天府之国”。

27、(1)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_____逐渐进化而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_____的特征。

(2)距今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懂得人工_____,靠采集、狩猎为生;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_____

(3)约公元前_____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朝开始。

(4)_____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战国末期的_____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5)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_____国家;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28、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长城,它西到______,东到辽东。

29、三过家门而不入,悉心治水的著名历史人物是______

 

30、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清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清朝前期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将方位与措施对应连线:

东北                       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

东南                       平定葛尔丹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西北                       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西南                       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请列举东汉末年、两晋时期以少胜多的三个战役。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在这一时期,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王康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丰厚的馈赠造成明朝财政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悄然结束。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

(2)简析第三次崛起与前两次相比逊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联系当今实际,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