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宁波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

B. 美国著名的实业界和政界人士几年来一直在争论在中美的什么地方开凿运河的问题。

C. 火灾、掳掠,外加经营不当,完全摧毁了宫殿式的豪华府第和数不清的附属建筑。

D. 在欧洲各地,3亿人正在与他们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十几种货币告别:法郎、马克、里拉、先令、盾、埃斯库多和比塞塔。

2、下列各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睥睨(   模样( 甲胄    诚惶诚恐

B相宜(   订正(dìng  直戳    窜房越脊

C挟着(xié  肖像(xiào  拳曲    非凡气宇

D教诲(huì  捆扎( 粲然 粗制滥造

 

3、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比喻  排比  排比  拟人

B.拟人  对偶  排比  拟人

C比喻  对偶  排比  拟人

D.比喻  对偶  拟人  比喻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个地方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将“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调换顺序)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肇庆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用词不当,将“提高”改为“提升”)

D.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成为爆款,原因是挖掘出了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并让它穿透历史时空,与当下观众形成精神上的共振造成的。(删去“原因”或“造成的”)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中宵

杜甫

西阁百寻余,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阁百寻余”与“飞来山上千寻塔”用夸张手法言“西阁”和“飞来山塔”很高。

B.颔联中“飞”“白”二字从速度和颜色的角度描写流星经过时的情景,画面感极强。

C.颈联中诗人借“幽鸟”和“巨鱼”寻找安身之处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D.全诗融情于景,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从远景到近景,从实景到虚景紧扣月夜所写。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歌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   不求闻达于诸侯

2所以动心忍性  

3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4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歌咏爱国情怀的佳作,但表现的角度各有不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   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 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工作。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①文中的“我”是谁?

②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

③在斯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在松林里睡眠

李汉荣

①少年时,在野地里睡眠是经常的事。我最难忘的一次睡眠,是在凤凰山的松林里。

②凤凰山离我家有几十里路,同村的孩子经常结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软、捡蘑菇。有时,我也一人上山。

③那年秋天,我就独自上凤凰山捡蘑菇。到了山上,走进松林,雨后的松树散发着浓郁的松香气息。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们下狠手,它们是孩子,我也是孩子,孩子都是怕受惊、怕疼的。

④因为已经赶了十几里路,我累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针上,听着鸟鸣声和林中的风声,一会儿就睡着了。

⑤睡了大约有几百年之久(年少的时光总是地久天长,酣睡一觉,就有一梦千年的恍惚之感),一阵奇痒将我惊醒。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竟歇在我的头发上,为我抓痒痒,整理发型。我手一伸,一睁眼,小鸟忽地飞了。我在哪里?不像在家里的床上,不像在河边的青草地上,也不像在《水浒传》中的阴森林子里(那时我已读过《水浒传》的连环画)。终于完全醒过来,哦,我是在凤凰山,在松树林里,我是来捡蘑菇的那个孩子。

⑥这时,阳光透过林梢洒在地上,我站起来,一看,呀,我的面前,是一片片、一簇簇彩色的蘑菇——白色的、灰色的、粉红的。妈妈告诉我,白的是槐树的魂变的,灰的是杨树的魂变的,粉红的是松树的魂变的,它们没有毒,不是毒蘑菇,它们是林子里的精灵,是树的香魂。

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我不忍心采下它们。受了一缕阳光的邀请,在我熟睡的时候,它们从各自的梦境里醒来。经过漫长的跋涉,它们走出笼罩了它们数千个世纪的夜雾。终于,它们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孩子,与它们相似的孩子,也在做梦的孩子,多么可爱善良的孩子!除了梦,他身上竟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它们也是这样的:除了梦,它们身上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于是,它们提着盛满露珠和清香的花篮,提着一生的心愿和梦,围过来,围绕着一个孩子的梦,它们静静地绽开了各自的梦。

⑧此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看见,松林深处,只有那个孩子亲自参与了这个天堂里的故事……

⑨你当然能想到故事的结局:那个孩子没有采蘑菇,他柔软的手几次伸出,最终又返回,返回到柔软的位置。他怎么忍心拔掉和撕碎那些纯真柔软的梦呢?他提着篮子轻轻地走出林子,他的篮子是空的,然而,他的篮子真的是空的吗?他空空的篮子里,盛满露珠、鸟鸣、梦境,盛着一生中最纯洁的记忆。

【1】阅读选文③~⑨段,理清文章脉络,补全内容。

段落

概括内容

A:

“我”睡在松林,被小鸟惊醒。

“我”看见蘑菇,它们在“我”熟睡时“醒”来。

B: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中的划横线句子。

【3】选文第⑦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读完选文,你有什么感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终于收获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

(1)将题目补写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