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三星堆青铜面具

C.四羊方尊

D.西周毛公鼎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正确是(  )

A.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B.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C.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D.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3、宋朝任用大量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并规定军人不得干涉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事务。这一做法

A.忽视了军队建设’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抑制了武将势力

D.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4、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六国的时间大约是( )

A.A B.B C.C D.D

5、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它们均始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6、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最终局势的是(     

A.

B.

C.

D.

7、中国历史上曾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决心反抗秦朝暴政的农民起 义军领袖是(   )

A. 秦二世、赵高   B. 张角   C. 刘邦、项羽   D. 陈胜、吴广

8、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

A. 造纸术、印刷术   B. 印刷术、火药

C. 指南针、火药   D. 造纸术、火药

9、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的整合与凝聚……”针对“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A.焚书坑儒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八股取士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

A.“春秋无义战”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

11、陈寅恪先生指出“胡人原来只有名,而无字和号,孝文帝改胡人姓、名,其与名,是赐给他们一个汉名或雅名。”如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的胡名为“佛里伐”,“焘”就是其雅名。胡人使用“雅名”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鲜卑族放弃了原有生活习俗

B.鲜卑族主动学习汉族文化

C.改汉姓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D.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形成

12、我国古代,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史前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13、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隋炀帝的暴政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14、秦朝长城的西边起点和东边终点分别是(  

A.陇西、辽东 B.临洮、东海

C.辽东、临洮 D.临洮、辽东

15、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小麦和玉米 B.水稻、小麦和粟 C.小麦、黍和粟 D.水稻、黍和粟

16、《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     

A.开皇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7、“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敢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日月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诸侯!”这首一首著名的军歌,这是

A.岳飞抗金的军歌

B.文天祥抗元的军歌

C.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歌

D.戚继光抗倭的军歌

18、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

A.建立第一个国家政权 B.确立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C.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9、《元史》记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材料中的“西蕃”指如今的

A.江西

B.西藏

C.新疆

D.云南

20、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制作“一带一路”宣传小报,搜集到《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下面是四位同学据此写出的路线,其中最恰当的是(     

A.东南沿海港口——黄海一一朝鲜半岛——日本

B.山东沿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湾

C.山东沿岸——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印度半岛南端

D.东南沿海港口——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明朝时期许多富人从事商贸活动,形成了著名的商帮,如安徽的   

22、_____(人物)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_____(人物)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23、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________

24、从605年起,__________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__________,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是北京城的核心。

2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王朝是________

26、根据提示回答:

(1)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__________

(2)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_____

(3)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

(4)__________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5)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__________

27、________》是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

28、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

29、唐朝时,_________(人物)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北宋神宗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任用_________(人物)主持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30、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的是________国的商鞅变法。公元前________年,秦朝建立。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

I   远古   勾践 迁都到殷

  齐桓公 卧薪尝胆

         开始“家天下”

      武王 牧野之战

     炎帝 尊王攘夷

越   盘庚 阪泉大战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中国境内最早具有爱美意识的远古人类是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性,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曾就洛阳等地的变化,对其同僚朱异说“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秋、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魏主”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3)综合材料,说说两次改革的不同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