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

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

D.制定历法,称“夏历”

2、据《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反映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这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3、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的反侵略战争中,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一万多人的战役是在

A. 台州   B. 澳门

C. 福建   D. 广东

4、南北朝时石窟群的兴建是当时哪一宗教盛行的历史见证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5、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地区。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中外贸易 B. 丰富了中国文化

C. 解脱了劳苦大众 D. 传播了科学技术

6、公元纪年法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的时间应该在(     

A.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00一公元前200)

B.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200一公元前100)

C.公元2世纪(公元100一公元200)

D.公元3世纪(公元200一公元300)

7、“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对某一事件的描述,上述现象说明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B.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C.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D.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8、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A.黄河流域 B.长江中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辽河流域

9、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推翻统治中国长达276年的王朝。材料中被推翻的王朝(     

A.清朝

B.明朝

C.南宋

D.隋朝

10、如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它反映的是唐朝皇帝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场景。下列事件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

11、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说法中,最符合①所代表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分裂割据与短暂统一

12、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   )

A. 特点及影响 B. 原因及经过 C. 原因及特点 D. 原因及影响

1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下列原始人类,使用磨制石器并种植粟的是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体现了作者诗歌的特点是(  )

A. 想像丰富,激昂奔放 B. 沉郁顿挫,感情真挚

C. 忧国忧民,反映现实 D. 语言精炼,誉为“诗史”

15、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清朝经济兴盛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丝绸之路开辟

16、《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是(     

A.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B.从黄帝到秦朝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从战国到宋代的历史

17、张骞通西域后,许多西域物产开始传入中原。这些物产有(        )

①蚕豆                 ②芝麻                 ③核桃                 ④占城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④

18、“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历来就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它在南朝时期的名称是( )

A.建康 B.吴郡 C.建业 D.江宁

1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20、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战国时期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是

A.孟子、庄子

B.墨子、韩非子

C.孟子、韩非子

D.墨子、庄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历史常识填空。

(1)我国历史上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__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__,其建立者名叫____________

(3)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十分活跃,史称____________

(4)东汉时期以改进造纸术而著称的人物是___________,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书圣”是指____________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加快,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这期间的南方政权多定都于今____________

22、约公元前2070年,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3、唐朝丝织工艺水平很高,其中(     )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闻名中外(     )反映了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

24、东周的建立者是_________;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_________

25、北京人体质特征:保留了_________的某些特征,但__________分工明显。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时李斯等人制定的统一文字  

(2)秦朝时中央政府掌管军事的官职  

(3)秦朝时在地方上建立的制度  

27、南朝概况:南朝是420-589年在南方出现的___、齐、梁、____四个王朝的总称。

28、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______,史称北宋,他就是______

29、图三中的钱币在秦朝时期产生 ,具有统一货币的作用,它叫做_________.

30、_________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___的政策。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链接起来。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制度名称。

(1)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王位、爵位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3)周王室把疆土及居民划分为诸侯的社会等级制度------

(4)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区划管理制度------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材料二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唐六典

 

临安大街买真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2)根据材料二回答,宋代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如果你选用以上资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

——数据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一项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