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盐城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B. 这位所谓的专家在台上絮絮叨叨,声音沉闷,抑扬顿挫的宣扬他的学说。

C. 2017年10月1日晚美国拉斯维加斯发生的枪击事件造成59人死亡,527人受伤,犯罪分子史蒂芬·帕多克的行为实在令人深恶痛疾

D. 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听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看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B.颔联中的“时见鹿”和“不闻钟”,极写山中之环境清幽。

C.颈联野竹青霭,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

D.尾联诗人借问讯的方式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的动作写出虽然“不遇”但能赏山中美景的欣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待人一向大度,从来不在意别人的挖苦和嘲讽。

B.减速带作为一种强化型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年节将近,民众纷纷前往菜市场采办年货,摩肩接踵的人潮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D.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常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朱自清《背影》)

B.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法布尔《蝉》)

C.高树与低树前仰后合。(叶圣陶《苏州园林》)

D.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歌前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事实会驳斥寓言家不负责任地肆意杜撰,因为蝉和蚂蚁的关系跟寓言故事所讲的正好相反:任何时候,蝉都不会跑到蚂蚁门口去乞讨。恰恰相反,是蚂蚁,饥肠辘辘地来求歌唱家。而且,还厚颜无耻地把蝉抢劫一空。这个事实,至今也没有多少人知道。

七月的下午,暑热几乎令人窒息。一般的昆虫都干渴乏力,徒劳地在干枯的花朵上游荡,找水解渴。但水荒和蝉没有关系,它一笑置之,把小钻头一样的喙钻进汁液饱满的树皮,再把吸管插进钻孔。蝉就是这样,在酷暑的日子,一边尽情歌唱,一边畅饮着树皮下面源源不断的甘泉。

(1)上面的文段选自《昆虫记》,作者是   。现在要你向同学推荐这本书,请结合选文说出两个理由。

(2)这学期,大家阅读了纪实作品和科普作品,一定掌握了阅读这两类作品的方法。请从《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中任选一部介绍读书方法。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⑨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

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散文》,2019年06期,有删改)

(1)本文作者用不同参照物从不同角度描述白杨的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表格。

描写角度

参照物

白杨特点

_____

毛笔的中锋

笔直指向天空

士兵

方向统一、英挺伟岸

风度

君子

_____

色泽

_____

通体明亮,色彩饱和

(2)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为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写一段批注。

(3)请结合上下文,以第一人称视角补充第⑩段“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

(4)本文前部分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后部分追述唐人戍守西北的历史,前后两部分写作内容是否脱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5)本文与茅盾《白杨礼赞》都借白杨树而有所寄托,阅读链接材料,比较两文主旨的不同之处。联系实际,试举一例说说当今时代谁具有本文作者所赞美的白杨气质。

【链接资料】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

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以“难忘你那眼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