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柳宗元、韩愈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同属“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还有“三苏”、王安石、曾巩、范仲淹。
C.《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是东晋田园诗派创始人。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为“五柳先生”。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B.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 中国是最严重的世界文物流失的国家之一。
D.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谗扶 茸毛 格调 婆娑
B.洗涤 倦带 篱笆 倔强
C.吆喝 消逝 牛牍 秀颀
D.深渊 濒临 繁殖 开垦
4、请结合语境,将文段后三个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充到恰当的方框内。( )
少年读书如隙中□月;中年读书如庭中□ 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A. 玩 B. 望 C. 窥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如何理解颔联中的“征蓬”一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用得好在哪?
6、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作者是________(国名)著名____________作家____________。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7、根据《傅雷家书》阅读体验,完成读书卡片。
《傅雷家书》摘抄 | ||
摘抄1 | 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囊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 | 【基本内容】这部作品是一部“充满着______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傅聪,用书信与他主要交流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内容。 |
摘抄2 | 出国后,多多写信来,在遥远祖国的爸爸妈妈,没有一天不在惦念你,祝祷你的成功、努力!最要你紧的要保重身体,衣着寒暖,都要小心。 | 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读书笔记】摘抄3给你的阅读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摘抄3 |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游天池
季羡林
①民间流传的神话说,半山的小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山顶上的大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浴池。“西望瑶池降王母”,唐代大诗人杜甫已经这样期望过了。至于她究竟降下来了没有,我们不得而知。如今却只是王母已乘青鸾去,此地空余双天池。
②今天我们就来到了这个天池。
③天山像一团黑云,横亘天际。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望到山顶上白皑皑的雪峰,插入蔚蓝的天空。我在内地从来没有看到过真正的雪峰。来到这里,乍一看到,眼前仿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致也随之而腾涌。车子一开进大山,不时看到哈萨克牧民赶着羊群或马群,用老黄牛驮着蒙古包,从山上迤逦走下山来。耳朵里听到的是从万古雪峰上溶化后流下来的雪水在路旁山溪中潺湲的声音。靠近我们的山峰顶上并没有雪,只是在山脊的背阴处长满茂密的松林,据说是原始森林。一棵棵古松都长得苍劲挺直,整整齐齐地排在那里。不长松林的地方,也都是绿草如茵,青翠如碧琉璃。在这些山峰的背后,就是万古雪峰,仿佛近在眼前,伸手就能够抓一把雪过来。然而,据说有一些雪峰还没有人爬上去过哩。
④在一路泉声的伴奏下,车子盘旋而上。有时候路比较平坦,有时候则非常陡。往往是转过一个大弯以后,下视走过的山路,深深地落到脚下,令人目眩不敢久视。走到半山的时候,路旁出现了一个圆圆的颜色深绿的池塘,这就是所谓小天池。在这样高的地方,有这样深的池塘,不是从天上摔下来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汽车再往上盘旋,最后来到一个山脊上。眼前豁然开朗,久仰大名的大天池就展现在眼前。烟波浩渺,水色深碧,据说是深不可测。天池对面的山坡上长满了挺拔的青松。青松上面是群峰簇列。在众峰之颠就露出了雪峰,在阳光下亮晶晶闪着白光,仿佛离我们更近了。我们此时心旷神怡。逸兴遄飞,面对神话般的雪峰,真像是羽化而登仙了。
⑤在池边的乱石堆中,却另有一番景象。这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吵吵嚷嚷,拥拥挤挤,一点也没有什么仙气。有很多厂或者什么团体,从几百里路以外,用汽车运来了肥羊,就在池边乱石堆中屠宰,鲜血溅地,赤如桃花;而且就地剥皮剔肉,把滴着鲜血的羊皮晒在石头上。在石旁支上大锅,做起手抓饭来。碧水池畔,炊烟滚滚;白山脚下,人声喧哗。那些带着酒瓶和乐器的人,又吃又喝,载歌载舞,划拳之声,震响遐迩。卖天山雪莲的人,也挤在里面,大凑其热闹。连那些哈萨克人放牧的牛,没有人管束,也挤在人群中,尖着一双角,摇着尾巴,横冲直撞,旁若无人。我想,不但这些牛心中眼中没有什么雪峰天池,连那些人,心中眼中也同样没有什么雪峰天池。我仿佛看到雪峰在那里蹙眉,天池在那里流泪……
⑥至于我们自己,我们从远方来的人却是心中只有天池,眼中只有雪山。我恨不能把这白山绿水搬到关内,让广大的人民共饱眼福。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只有瞪大了眼睛,看着天池和雪峰,我想用眼睛把它们搬走。我看着,看着,眼前的景色突然变幻。王母娘娘又回来了。她正驾着青鸾,飞翔在空中,仙酒蟠桃,翠盖云旗,随从如云,侍女如雨,飞过雪峰,飞过青松,就停留在天池上面。
⑦但是,幻象毕竟只是幻象。一转瞬间,一切都消逝无余。展现在眼前的仍然是碧波荡漾的天池,郁郁葱葱的青松,闪着白光的雪峰和熙攘往来的人群。这时候,日头已经有点偏西,雪峰的阴影似乎就要压了下来。是我们下山的时候了。我们又沿着盘山公路,驶下山去。
(选自《季羡林百年散文精华》,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文字朴实,在平白朴素之中,流露出对造化的感恩。
B.第五段描写嘈杂、拥挤、纷乱的场面,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天山旅游业发展得好。
C.文章多次出现“不是从天上摔下来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之类的话,是强调天池的神秘。
D.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天池的景色以及观感。
【2】文章开头写民间神话和杜甫的诗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三、四段,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所至 | 所见 | 所感 |
从很远处望 | ①___________ | 兴致也随之而腾涌 |
一开进大山 | 茂密的松林,绿草如茵,…… | 欣喜 |
走到半山 | ②__________ | 惊喜 |
③__________ | 大天池 | ④________ |
【4】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完成题目。
(1)在这些山峰的背后,就是万古雪峰,仿佛近在眼前,伸手就能够抓一把雪过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天池对面的山坡上长满了挺拔的青松。青松上面是群峰簇列。在众峰之巅就露出了雪峰,在阳光下亮晶晶闪着白光,仿佛离我们更近了。(从写作顺序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资料,针对文章第五段的内容,请你为本次公益活动提出治理建议。
【资料链接】
(天山网讯)“山更青啊水更绿、让中国更美丽,美丽的大自然是你我共同的家园,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伴随着一首悠扬的歌曲《让中国更美丽》,6月5日,在世界环境日当天,第48个以“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世界环境日公益宣传活动,在天池拉开帷幕。
(摘自2019年6月6日天山网)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呢?“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扎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了新的花朵。
请以“学会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