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初二上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B. 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静。(排比)

C.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比喻)

D. 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引用)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题跋   蔓延   巧妙绝伦   春寒料峭

B.旌旗   斟酌   恹恹欲睡   永垂不朽

C.洗涤   琐屑   俯仰生资   长途跋涉

D.开垦   车辙   不折不挠   慷慨激昂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 时代广场笔直的旗杆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C.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D. 这个科研所没要国家一分钱,是几个科技人员白手起家建起来的。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砂砾  照例  蹿掇  皎洁 B.缄默  糜子  晦暗  抗奋

C.恬静  幅射  怅惘  锵然 D.翩然  农谚  携带  狩猎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歌前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1)描写三峡两岸山峰相连,遮天蔽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以一个例子说明夏季三峡水流极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春冬之时三峡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晴初霜旦”之时三峡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用的渔者歌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这个大学的校长时一个二十八岁的指挥员,据说他从未打过败仗。这个大学中有一件足以自豪的事,就是在一班老练得战士们组成的学生里,平均年龄二十七岁,每人有平均八年的作战经验,以及平均三处的伤疤。世界上可还有什么学校因为纸张缺少的缘故,只得用敌人宣传品的背面来做笔记簿的?或者,教育每个学生的费用,包括衣食及一切杂费,每月不到十五银元的?或者对于其中学生的首级赏格的总数出到二百万元以上的?

①以上这段文字出自《____》,这部名著曾被译为《____》,作者是____(填人名)。

②文中的“这个大学”指____,校长是____

③下列关于这部名著中人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

A.“(他)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这里介绍的“他”是杨昌济,毛泽东的老师,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

B.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有一点较为显著,就是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

C.“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段话是毛泽东回忆时的叙述,他体现了毛的叛逆性格,对知识的渴求。

D.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生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那些疼我的人

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柳树绿了,桃花开了,油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幅展出一望无际的黄。20世纪70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有什么可吃的呢?没有的。

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桥下终年河水潺潺。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那样的害怕,最终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爬过木桥,就可以去几里外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这是极香的诱惑!

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她手里正补着衣服,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儿,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是沙子吹过的感觉,很糙,却极暖。然后去灶边生火。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外婆挡着,说:“小点儿声,别吓着孩子。”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以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

④我有过几次大难不死的经历。母亲说:“有一年,全村83个孩子都出天花了,你是最严重的一个,高烧昏迷,不省人事。医生说,没治了,让准备后事。我抱着你,七天七夜没合眼。你呀”母亲没有继续这个“你呀”,她笑着说起另外的事,关心我现在是不是还常常熬夜。“不要熬夜呀,人吃不消的.你要好好的呀!”母亲这样说。我却在她那一句未完的“你呀”后面浮想联翩,想我是这么一个难缠难养的孩子,母亲的心,不知碎过多少回。大雪天,我又突然生病,母亲顶着风雪去找医生。医生来了,说,不行,得赶紧送街上的医院。医院离村子有几十里路,父亲又不在家,风大雪大的,母亲却决定一个人用拖车拖我去医院。母亲就真的上路了,用被子把我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一路上,母亲不知跌了多少跟头,我却安然无恙。到了医院,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是急性肺炎,晚一会儿,就难治了。我的病好了,母亲的额上,却留着指头长的一道疤,像一条卧着的小蚕。我抚摸着母亲的那块疤,问母亲后不后悔生了我。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你呀”。

⑤结婚了,遇到的那个人,不是貌若潘安,才似柳永,却会在我生病的时候,守在身边,给我削梨子;会在我磕疼的时候,一边给我揉淤血的膝盖,一边嗔怪:“怎么这么不小心?”他会买我爱吃的鸡蛋卷回来,还有我喜欢的花花草草,摆一阳台,我还是不满足,说还要,他答应一声:“好。”有时我也会明知故问:“你宝贝我吗?”他笑着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时光刹那停住,天荒地老。

⑥现在,我在织一件毛衣。入冬了,儿子的毛衣短了。我挑橘黄的颜色,选一种小熊猫的图案,这样织出来,一定非常漂亮,儿子穿上,会极帅气的。儿子在一边看着,问:“妈妈,是给我织的吗?”我答:“不给你织,给谁织呢?”“那么,妈妈,你是宝贝我的吗?”我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思绪就在那一刻拐了弯,生命中那些疼我的人,一一浮现出来.我痴痴地想,上帝送他们来,就是为了来疼我的,就像我疼我的儿子一样。世间的美好,原是这样的爱写成的。

如今,我的外婆已去世了。值得安慰的是,她走时,我在她身边。她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

1阅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些疼“我”的人为“我”做了哪些事。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母亲两次说到“你呀 ”,请结合上下文,将母亲的语言补充完整。

①第一次:你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次:你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是“那些疼我的人”,选文第⑥段为什么写“我”给儿子织毛衣以及与儿子的一番对话?谈谈你的看法。

5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站上领奖台,第一次当护旗手……请以“第一次   ”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600字以上;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分4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