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自贡市初二上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成功发射,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B.经过约6.5小时出舱活动,使神舟十三号圆满完成了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C.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出舱活动,进一步检验了我国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

D.王亚平是首位中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舱外太空行走中国女性第一步。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五一”黄金周,防城港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前往白浪滩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B.在泥石流救援过程中,何勇小心翼翼地用机动链割开被困人员身上的钢筋。

C.我们在解题时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旁逸斜出,灵活处理,不能钻牛角尖。

D.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B. 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C. 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D. 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黄土高原上气势磅礴的腰鼓,它能如此鲜明地使你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和存在。

B.这滴水,自玉龙雪山流下,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看过初建的丽江城,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

C.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D.回望灯火光中的戏台和吹到耳边来的横笛,在皎洁的月光下缥缈得像一座满被红霞罩着的仙山楼阁。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阕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2】下阕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请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   ,草色入帘青。

(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4)自康乐以来,

(5)《秋词》中诗歌借白鹤之形象来抒发诗人乐观豪迈之情的诗句是:    

(6)《送友人》中诗人用来喻游子心故人情的诗句是: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水浒传》中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再说A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A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祓雪压倒了。A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A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A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这是一个经典故事中的选段,这个故事的名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里的A是②_______

(填人名),A被人一再陷害是因为③__________________。此前A一直没有奋起反抗的原因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听,植物在“唠嗑”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则迅速地发出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这是人还是某种动物?都不是!能做出这些反应的是那些我们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热闹”。

③一项由中、德、英三国学者共同参与的研究发现,相邻植物可以通过根部释放的化学物质互相“对话”。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木薯为例,能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一系列液态和气态的氰化物,而附近的花生接收到这种信号后,能够释放相应的气态分子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植株会主动缩减地面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作为“召集信号”,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以进一步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④其实除了释放化学物质外,研究者还发现,植物可以通过物理信号包括电信号、声波信号等进行交流。有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次实验,将罗勒栽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便用一层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经过反复实验后,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植物细胞内纳米力学水平的声信号在发挥着作用

⑤不同植物之间的交流,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而这位被科学家识破身份的“送信使者”,就是我们熟知的菟丝子。菟丝子这种寄生植物,会缠绕在植物的茎上,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当昆虫侵害一个宿主的时候,这个宿主能产生一个抗虫信号,唤醒自身的防御机制,通过菟丝子这个渠道,这个抗虫信号能够被传输到其他的宿主植物,令这些植物提起戒备,开始增强抗虫能力。

⑥除了进行“交流”之外,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要对其发起攻击。科学家把小麦种植在营养液里,并选取了自然界中常出现在小麦附近的大狼杷草、野燕麦、节节草等100种伴生植物,然后分别对它们的根部、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土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黑麦草内酯和茉莉酸,在较低浓度下就能极大程度地诱导小麦根系化感物质DIMBOA浓度的升高。而DIMBOA这种物质在小麦抗菌、抗虫和防御杂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说,黑麦草内酯和茉莉酸可以看做是小麦辨认其伴生植物的“信号”,通过感知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小麦就能判断对方的存在。如果周围的伴生植物达到了一定的密度,开始威胁到小麦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小麦就会开始大量分泌DIMBOA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

⑦破译植物语言、搞清植物亲疏并不是因为科学家们太“八卦”,促进生产才是科学研究的终极意义。以禾本科植物为例,它们所释放的次生代谢物质诸如DIMBOA之类,不仅能抑制竞争对手的生长,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果实产量下降。此外,如果周围生存所需的资源有限,有些植物甚至会释放毒素杀死一部分同类,以维持家族生态平衡。因此,解开植物交流的密码,不仅对植物生态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还对农作物种植和环境保护也有很大作用。

⑧科学家还利用植物对其“敌对者”释放的化学物质,成功研制出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生物农药。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例,这种病毒可感染的植物高达500多种。云南的某种野生植物,在遇到携带这种病毒的植物时,会大量分泌出一种次生代谢物,并能有效抵御这种病毒的攻击。他们根据从植物马蓝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生物农药,不仅能有效防治烟草花叶病毒传染,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1】文章介绍了植物之间“交流对话”的哪些不为我们所知的秘密请简要概括。

【2】第③段中的加点词“相应”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章第⑧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植物的“聊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种,试联系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分析两文在标题和说明内容上有何异同。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个人像一缕阳光,照耀在你的天空中;总有一个人像一盏明灯,闪烁在你的黑夜里;总有一个人像一朵鲜花,绽放在你的心坎上,让你感动,让你顿悟,让你铭记……成为你无比珍贵的财富和毅然前行的力量!

请以“你让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作文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