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营口市初二上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退(kuì   (yòu)   挟着(jiǎ)   xùn

B.发(bān )   然(qiāo 空(líng

C.首(qiáo   屏息(bǐng   huì   灭(jiān

D.责(jié   刻(juàn 红(fēi   chéng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白居易被誉为“唐代三大诗人”。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理想;杜甫则直面了唐朝没落,写下了“三吏三别”这样的经典;白居易前期作品有兼济天下之心,后期有独善其身之意。

B.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C.《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在得偿夙愿后,作者阿来像一滴水一样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人生之行。

D.《庆祝奥林匹克运动会复兴25周年》的作者是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顾拜旦,他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们对他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B.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了。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麦浪”两个字,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班发了诺贝尔奖。

B.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健树。

C.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记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D.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①指荆襄和东吴一带。

【1】第二句中,“(1)_____________”点明眼前事,“(2)_____________”写眼前景。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2】画线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__________,不但在天。(曹操《龟虽寿》)

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③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⑦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⑧《与朱元思书》中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__________

(2)默写王维《使至塞上》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读《傅雷家书》,完成下列各题。

(1)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____________(艺术/书籍/书法)。

(2)___________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3)傅雷曾翻译过的外国作品有哪些?(举2个例子)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灯笼

吴伯箫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⑤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⑥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⑦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⑧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⑨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⑩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1】全文作者围绕“灯笼”回忆了哪些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1)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从词性角度)

(2)“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从描写角度)

【3】文章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5】《灯笼》最后两段在内容和主旨上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你让我不一样了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