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初二上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苦想一个晚上,都没有找到这道题的答题思路,经老师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

B.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我要仔细斟酌一番才能给出处理意见。

C.每当夕阳西下时,陶渊明就伫立东篱下,遥望南山,看飞鸟一只接一只络绎不绝地返回山林。

D.小李同学在等红灯时被公交车溅了一身泥水,妈妈非说他是冒雨踢球弄的,这下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梁衡的《壶口瀑布》描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热爱。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作者认为我们要培养实验的精神,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C.《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D.《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事件,并无情感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遇,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3、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C.在《傅雷家书》中,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乐。

D.《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哗(xuān)   化(lóng)   目神迷(xuàn)

B. 驿道(yì)   犹(yù)   五彩斑(lán)

C. 立(chù) 远(tiào)   徘不前(huí)

D. 水(zhàn)   大(shuò)   无病呻(yǐn)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颔联抓住了、肃穆的禅房和______等意象,突出了破山寺后禅院____________的特点。

【2】尾联,前后两句内容矛盾吗?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3】请任选一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杜牧《赤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1936年,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延安,切实了解和采访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下面是斯诺和彭德怀有关其“为什么当红军”的一段采访实录,请你根据内容还原采访场景,将斯诺的提问和彭德怀的回答补充完整。

斯诺:您年轻时阅读的哪部书籍让您产生了当红军的初步想法?

彭德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彭德怀:以前我只是对社会不满,看不到有什么进行根本改革的希望。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

(2)国庆70周年阅兵21辆礼宾车致敬老一代党国家领导人、建设者、退伍英模等功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在列。请任选一人,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事例来谈谈向他致敬的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海伯伯

木心

海伯伯在我家的地位颇为特殊,母亲称他“海哥”,佣人称他“海爷”“海老爷”,姑丈、舅父来时,叫他“阿海”。一日三餐,他坐在男仆们的桌上,是上方首席。

海伯伯似乎是我家的总管,却不尽然,至少缺乏总管的威严架势,以及精明指挥的才干。海伯伯是谁也不怕他的,厨娘忙不过来了,求他帮忙杀10只鸡,他便一只一只地杀。袖手旁观者还凉凉地插一句:“海爷大材少用了。”

他似乎没有听见,杀完了,又去问厨娘:“那你来得及煺毛吗?”

煺毛就是先把鸡浸在热水里,浸透了,就可将鸡毛拔净。

海伯伯杀鸡,无疑是大材小用。他一身好武艺,先天体质极佳,山里人,原是庙里的小沙弥,受过老和尚的指点,练过一番内外兼修的软硬功夫。常言道“半路出家”,他却是半路还俗,18岁逃出山门,19岁入赘成亲。这段往事,最好少提,海伯伯除了教人拳脚时会拉扯到当年练把式的经验,平日里一贯是武人文打扮,衣履雅洁,一卷在手。有时还考考我:“井字当中加一点,什么字?”我不识,他便道:“那是‘咚’,一块石头丢在井里的声音。”

海伯伯,真姓真名是郑阿海,一望便知是个俗人。在我诞生之前他就是我家的成员。我们这种规范森严的旧家,除了镜子和灯是亮的,其他全是暗沉沉的。希腊是青年文化,甚至是少年文化,欧洲是中年文化,唯有中国一贯千年是老年文化。家中的宽床、长桌、大椅,都特别高,适合身材特别魁梧的人用,似乎不是三代五代传下来的,而是自开辟混沌之后,就各自黓黓地呆呆蹲到今天。除了镜子和灯,第三便是海伯伯是亮的。不必恭维,他没有学问,即使端午节喝了雄黄烧酒后,诗兴大发,白壁题诗,一首七绝,至少有三处是不妥不通的。母亲闻人传笑,便悠悠道:“你的海伯伯又在卖弄他的薛蟠体了。”

我自然明白薛蟠体是什么等级,为海伯伯担愧承羞。诗也实在要不得,那回廊的墙面白垩剥落,字又歪抖无书卷气,真丢人。正想有个什么法子把那丑迹掩盖掉,却见海伯伯提了一桶石灰桨来,他说:“本来该去旧换新了,这就通通粉刷一遍。”

翌日清早,他又把前夜刷过的壁面,连陈年起壳的泥层通通敲落,喷湿墙砖,黄沙与水泥拌和了,括糙打底。二道是细沙石灰抹平,初夏熏风,干得也快,不出三天,回廊白壁焕然一新,映着摇曳的竹影。整座宅邱中,属这一带最雅洁宜人了。母亲走过。又加按语:“这个人,就是这个脾气,题坏了诗,将功赎罪呢。”

海伯伯绝非无能之辈,他的真才实学是武功和手艺。

父亲在世之时,他是随从的镖师,餐桌上的座位是在父亲的左边第一席,他比父亲小3岁,父亲当众称他“海弟”“我海弟”。平日两人闲话时则“小海”“海呢”“阿海”“海”,不一而足。他解过父亲的危,救过父亲的命。我儿时即使看惯父亲和海伯伯亲密无间的情态,也常奇怪自己和表兄弟之间怎么不能也是如此这般,所以时时会发呆地看父亲和海伯伯这种一个眼色、一个动作便默契得出神入化的趣剧。父亲要出门办事,走到庭心,一顿,海伯伯奔上楼去向母亲取了大衣。父亲看小字时要更换一副眼镜,失手跌碎了镜片,海伯伯从左胸袋里掏出一副新的,父亲随即戴上,看完文件,逗趣道:“再跌碎了呢?”

海伯伯从右胸袋里又构出一副,那验光的订单也被带出了袋外。

“单子在你这里?”父亲说。

“我有用,当然归我。”

父亲赴宴,必与海伯伯同行,入席亦习惯于二人并坐。老式款待法的“布菜”“敬菜”,是主人家将每道肴品的精华部分用特备的调羹取了,送到客人酒盏前的一个中型碟子里,往往堆成一座小山。父亲不动它,当海伯伯快要罢箸退席时,父亲说:“海弟,帮帮我,恭敬不如从命,主人家的美意,代我领了。”笑着把碟子移到海伯伯面前——武人的食量大于文人何止一倍,此时此地,海伯伯当然只好以半饱为度,于是一个纯粹精华之物的小山,聊作补充,良有以也——我们孩子看在眼里,笑在心里,觉得父亲和海伯伯其实也是孩子,比我们会想办法、会说话而已。我很羡慕,痴痴地想:大家都像他俩那样就好了。

1选文第一段,详细罗列出众人对海伯伯的各种称谓,有什么作用?

2选文围绕海伯伯重点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除了镜子和灯,第三便是海伯伯是亮的。”为什么说海伯伯是“亮”的?围绕选文所写的事件作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具体说说下列语句中的“大材小用”分别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心理。

(1)袖手旁观者还凉凉地插一句:“海爷大材小用了。”

(2)海伯伯杀鸡,无疑是大材小用。

5文章结尾,作者感叹:“大家都像他俩那样就好了。”这一句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如果亿万年后,地球上的海洋地带全部变成了浩瀚沙漠,此时此刻,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