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来自(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2、《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㔉,试诸壤土。”这说明春秋后期出现了

A.石器

B.骨耜

C.青铜器

D.铁农具

3、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堪。下列示意图能体现该特点是(       

A.

B.

C.

D.

4、1279年,元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当时元军最后灭亡了(     

A.北宋

B.金

C.南宋

D.西夏

5、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6、“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北京市

B.陕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

7、“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宋祖”是

A. 刘备   B. 元昊   C. 忽必烈   D. 赵匡胤

8、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 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C. 加强中日之间的友谊   D. 求取佛教教义

9、“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歌曲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唱的“恩德”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10、《周记》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该传说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当时制陶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B.上古居民发现了陶土的巨大用途

C.半坡氏族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D.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11、“史实”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史论”是对历史的解释和评价。属于“史论”的是(     

A.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C.陆秀夫、文天祥等人开展抗元斗争。

D.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12、下列主张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1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与此不符的是

A. 统一货币   B. 统一文字

C. 实行郡县制度   D. 创立科举制度

 

14、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其原因不包括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

C.海船上装有指南针

D.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15、这件事被称为商代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使商朝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件事是(

A. 牧野之战   B. 盘庚迁殷   C. 实行分封制   D. 尊王攘夷

 

16、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贞观盛世局面的是

A.武则天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唐高宗

17、武则天在位时开创了科举的另一种形式,让各州每年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其中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种形式是(   )

A.进士科   B.武举   C.明经科   D.常科

 

18、以下食物传入中原之初都以“胡”字命名,它们都来自(     

A.欧洲

B.越南

C.西域

D.西藏

19、2023年高考一些省市将一本二本合并招生,增加体育项目考试。历史上作为考试制度,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 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     

A.禅让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九品中正制

20、“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目的是(     

A.求取佛经精义

B.弘扬佛法

C.传播高超医术

D.学习日本文化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____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____,今称故宫。

22、(1) 夏朝的最后一个王  在位时,不修德行,统治残暴,最终被商灭掉。

(2)西周初期,为巩固疆土,周王将土地分给宗亲和功臣,建立诸侯国,史称  制。

(3)制度的不断创新。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禹的位置,标志着  制的产生。 

(4) “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这是春秋的一位思想家留下的名言,其中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这位思想家应当是________

(5) ____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3、观察下图《金、宋对峙形势》,请回答:

(1)建立 A 处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2)B 处发生的重大事件(战役)   

24、图一人物是东晋的建立者____ ,他在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图二是__示意图,经此一战,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成功抵御了前秦的军事威胁。

25、列举题(根据提示写出人物或事件)

(1)他治水有功,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________

(2)他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他是________

(3)启继承禹位,从此王位的________制代替禅让制。

(4)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厉王逃亡。

(5)________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6)战国时期的思想家________主张“仁政”治国。

(7)道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_

26、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  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派________通西域。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南宋初期,立志收复失地、坚持抗金的将领是______。

(2)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______。

(3)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

28、推动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29、会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

30、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连线题,把下列名人名言或者著作与作者相连接。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请你写出春秋时期的四个成语典故。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改革中规定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使其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北魏在统治范围内雷厉风行推行汉化措施,使一大批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基本不存在差别,为隋唐政权执行更开放的民族政策提供了经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是在哪位秦国国君的支持下进行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此次改革在服饰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3)两则材料的改革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