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红火火过大年”指的是过春节,有燃鞭炮、贴春联、拜年贺喜等活动;正月十五则是闹元旦,有赏花灯、闹年鼓、猜灯谜的传统。
B.《史记》是由西汉司马光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所著的《孟子》,和《论语》《大学》《尚书》一起合称为“四书”。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唐代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近几年,诸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电视综艺节目不断升温。这种文化类电视节目不少都是针对孩子的。有人对此提出批评,认为不应过早给孩子灌输诗词等传统文化知识。对此,笔者并不认同,反倒觉得就应该从少年甚至幼儿做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属于中国人精神内核的东西,这些东西越早继承越好。从娃娃抓起,用电视综艺的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筑牢民族文化根基,不存在过早的问题。
A.“这种文化”指《中国诗词大会》,“灌输”是动词,“从”是介词。
B.“传统文化”和“电视节目”都是并列短语。“提出批评”是动宾短语。
C.“近几年,诸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电视综艺节目不断升温。”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节目升温。”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属于中国人精神内核的东西。”这个句子中“属于”是谓语。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用__________的传言来炫耀自己“消息灵通”,以引起大众__________,甚至发展到自编谣言的__________的地步。对于我们来说,对这些__________的做法要拥有自己的判断力。
A.耸人听闻 关心 不可救药 荒诞
B.耸人听闻 关注 不可理喻 荒诞
C.骇人听闻 关注 不可理喻 荒唐
D.骇人听闻 关心 不可救药 荒唐
5、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且教桃李闹春风。
(2)__________________,万里念将归。
(3)诗家清景在新春,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
(7)人有百口,口有百舌,________________。
(8)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
(9)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
(10)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文中记述了作者儿时因 而遇到父亲的阻难,含蓄地批判了 。
8、阅读《一位文盲的大视野》,回答各题
一位文盲的大视野
①丁龙何许人?一位普普通通的美国华工。他原籍广东,文盲,清朝末年随乡人一道漂洋过海远赴美国谋生。他后来成为美国人卡本蒂尔的仆人。卡本蒂尔生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他远赴加州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先做律师,后创办银行,又在一片荒地上建造学校,筑造码头和防波堤,奠定了奥克兰市的雏形,在奥克兰建市后又担任市长。后来,他将许多土地移交给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拥有多家铁路公司股票,兼任加州电报公司总裁。
②丁龙起初只是卡本蒂尔雇用的仆人之一,等他随主人移居纽约时,已是一位思维缜密做事勤勉的管家了。
③卡本蒂尔一生未婚,脾气暴躁。有一次,或许是因为生意上的不顺,加之饮酒过量,卡本蒂尔把满腹愤懑都撒向了仆人。他对仆人大发雷霆,甚至宣布解雇丁龙等人。等到酒醒之后,他想起自己的言行,悔之莫及。他想到家中可能已是空无一人,特别是失去丁龙使他如失膀臂。这时,他忽然看到了餐厅里柔和的灯光,他走过去发现,餐桌上摆放着他爱吃的晚餐。他一阵惊喜:原来丁龙做主让仆人们照常工作,没一个离开。
④餐后,他找到丁龙询问他为何没有离开。丁龙平静地回答:“您是一时的气话,当不得真。孔子说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是不会随便离开的,除非您有正式的决定。”如此回答让卡本蒂尔备受感动。他为了报答丁龙,允诺帮助丁龙成就其最大的心愿。
⑤丁龙沉默了一会儿,道出了一个大大出乎卡本蒂尔意料的心愿:经过20多年的打拼,他有12000美元积蓄。他想请主人帮忙,捐给哥伦比亚大学建汉学系,以研究自己祖国的文化,让美国人了解中华文化。
⑥丁龙艰难地积攒了这笔钱,按当时的价值几乎相当于现在的百万美金。不管是留美还是回国,他都能借此过上小康的日子。但是丁龙没有这么做。卡本蒂尔内心的感悟和感动非同一般,他立刻对眼前这位几乎没有文化的仆人刮目相看。
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创办最早和最具人文传统的大学之一,要在这所学校首创汉学专业绝非易事。卡本蒂尔又拿出了自己的10多万美金与丁龙的钱一起捐出,后又一直追加到40万美金,甚至捐献出自己在纽约的住房,不得不回到一座小镇居住。他风尘仆仆,奔走呼号。清政府也通过驻美大使关注此事,终于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了汉学系——这在美国是第一例。卡本蒂尔虽富有,但绝非富豪大亨。他在致哥大校长的一封信中这样说:“我以一种诚悦之心情将之献与您,去筹建一个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宗教和法律的系;并愿您以丁龙汉学讲座为之命名……”卡本蒂尔拒绝以自己的名字为之命名。当校方因丁龙地位卑微而提出以慈禧、李鸿章的名字命名时,卡本蒂尔则坚持强调一定要以丁龙的名字命名,他甚至将丁龙与先贤并提,给予他极高评价:“这是一个罕见的表里一致、中庸有度、虑事周全、勇敢而且仁慈的人;在我有幸所遇到的出身寒微但却生性高贵的人当中,丁龙就是一个。”
⑧可以告慰丁龙、卡本蒂尔二位的是,从哥伦比亚大学汉学专业里,先后走出了胡适、蒋梦麟、宋子文、马寅初、闻一多等一批鸿儒巨擘,而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的“丁龙讲座”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至今仍然引领着美国乃至世界研究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潮流。
⑨丁龙没有学历,是个文盲;地位卑微,是个仆人。但他的视野,常人谁可堪比?
(注:“文盲”指不识字或识字极少的人。“大视野”指广阔高远的思想或知识领域。)
【1】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从丁龙的角度概括。
【2】细读全文,用文中的话概括丁龙的形象。
【3】请结合语境,解释第⑥段结尾句中加点词语“刮目相看”的意思。
【4】第⑧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写法上分析)
【5】请谈谈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可从好处或含义来谈)
9、逝去的时光如同飘舞的雪花,美丽而难以捉摸。但那曾经的甜蜜、曾经的坎坷、曾经的奋斗都渐渐变成我们人生的积淀,保存心间。
请以“我的拥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