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奴隶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
B.他们毫无人身自由,但生命能够得到保障
C.贵族强迫他们做苦役,有钱时可以给自己赎身,摆脱可怕的生活
D.奴隶的身份不会世袭
2、大理国归于统一,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当地经济文化的进步都有重要意义。忽必烈在大理国旧地建置( )
A.云南郡
B.云南都司
C.云南县
D.云南行省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元朝 D.汉朝
5、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墨家思想的是
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6、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鉴真
B.玄奘
C.法显
D.释迦牟尼
7、“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A. 天竺 B. 朝鲜
C. 日本 D. 越南
8、“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禅让制
9、世界上最早懂得人工栽培稻的国家是( )
A.埃及 B.印度 C.海地 D.中国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战国和春秋
C.秦朝和春秋
D.秦初和汉初
11、“风声鹤唉”“草木皆兵”“投鞭断流”,这些成语典故都与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关,这场 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12、以往人们穿着长袍马褂,梳着长辫子,相互交谈和通信多称呼对方“大人”“老爷”。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风俗、礼节主要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后 D.戊戌变法期间
13、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诸子百家中的学派与其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A.儒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B.道家-主张辩证思维,以人为本
C.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墨家-赞成相互攻伐兼并,认为“君贵民轻”
14、美国历史频道在中国拍摄的第一个历史人物是秦始皇。该片采用纪实的拍摄形式,再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该片引用的秦始皇画像应是
A. B.
C.
D.
1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6、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文中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一大
17、火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
A.神话传说
B.遗骨遗迹
C.历史文献
D.大胆想象
18、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
①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 ②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
③统治者提倡勤俭治国 ④统治者以身作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孔子是位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20、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下列有关隋朝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隋文帝建立隋朝,以洛阳为都城
B.隋朝短暂而繁荣,未能统一全国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西南开发
D.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朝速亡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_____________(人物)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2、这幅对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成为道家的经典。
24、图A人物是______,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他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图B人物是______,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他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5、“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候。”与这首明朝军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26、司马光编著的(_______)是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著作。
27、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
(1)隋朝杰出丁匠____ 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2)为了抵御蒙古族的侵扰,明代大规模修筑长城,其最西边到达 。
(3)明朝时期,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的是 。
28、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打着“______”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成为第一个春秋霸主的是______。
29、填空题: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写古称);南至 (写古称),全长两千多公里。
3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_____________,用于外科手术。
31、连线题:将下面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人物连线(8分):
退避三舍 楚庄王
问鼎中原 项羽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
破釜沉舟 晋文公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
(1)西周的都城―
(2)周平王把都城东迁到―
(3)西汉的都城―
(4)东汉的都城―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材料二:这位皇帝即位后,废除了以前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确立。
材料三:他在位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1)材料一中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主要看重什么?
(2)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科举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唐朝哪位皇帝?
(4)以上材料涉及的科举制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5)北宋又是如何发展和改革科举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