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历史课的课堂上,你认为哪种学习方式最重要?(   )

A.听老师讲 B.自己看书 C.记好笔记 D.积极思考

2、人口迁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在

A.秦朝末年

B.西晋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

3、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     

A.蔡伦

B.张仲景

C.孙权

D.祖冲之

4、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刘备迁都成都

5、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湖到西周时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则主要修筑于(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6、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 项羽势力弱小却依赖武力

C.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 项羽在垓下兵败自刎而亡

7、以下分别是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示意图,造成这种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A.气候环境不同

B.建造技术不同

C.发展水平不同

D.所处时代不同

8、姜尚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立了大功,被封为齐侯,他应该履行的义务有:

①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服役

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授民授疆土”

④与其他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传承了中国文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以上句子属于: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元杂剧

10、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区南约24公里。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与之相关的宗教是____。(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11、下面四幅图片都与哪一宗教密切相关

A.基督教

B.长生天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12、西晋建立后,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酿成了一场争夺中央政权的严重内斗,这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这场内斗是(     

A.桂陵之战

B.祖逖北伐

C.八王之乱

D.官渡之战

13、“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哪里的称呼?

A. 钓鱼岛   B. 辽东半岛

C. 海南岛   D. 南海诸岛

14、“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李太守的突出贡献是

A.治理黄河 B.修建都江堰 C.实施奖励耕战 D.制定“夏历”

15、曹操在《龟虽寿》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最终实现“壮心”的历史人物是

A. 曹操   B. 司马炎   C. 曹丕   D. 司马懿

16、在《秦统一中国》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17、《天可汗时代》记载的是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民族关系史(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唐中宗

 

18、“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中华民族开始了又一轮文明的复兴。“黄袍加身”后建立的朝代是( )

A.北宋

B.隋朝

C.唐朝

D.西汉

19、清朝前期,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苏商和粤商

B.晋商和徽商

C.鲁商和晋商

D.晋商和浙商

20、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全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A.修建长城 B.刑罚非常残酷 C.秦朝的暴政 D.赋税沉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地名);《秦朝形势图》中②处是_______(地名)。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工程。

(1)能起到防洪、灌溉、运输等作用并造福千秋的古代工程是﹣﹣   

(2)为保卫国家,抵御匈奴侵犯的古代工程是﹣﹣   

23、二、赤壁之战

1.原因:____年,曹操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经过:曹军与孙刘联军在____对峙。周瑜采用____打败曹军。

3.影响: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4、公元前____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前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

25、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______进行决战,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公元208年,曹操和孙权、刘备在______激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6、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其起点是从长安出发。根据丝绸之路示意图所示,到达A点的国家是____

27、下图人物是______。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

28、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悲剧《____》;昆曲在明朝万历末期表演艺术日趋成熟,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____》。

29、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_________

30、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_________;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项目。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汉代发明,而且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的技术——

(2)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西晋衰落的转折点——

(4)东汉掀起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里头遗址宫殿复原模型   “桀驾人车”

(1)以上两幅图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个朝代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说说该朝代在王位(首领)继承权方面较前有哪些变化?

材料二:“惟殷(殷朝)先人,有册有典(书册)”

——《尚书》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朝代)的   (文字)开始。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   (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这种制度的突出特点是根据   的远近和功劳大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一种制度。该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