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柔区某学校学生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农业实践活动——蘑菇种植比赛,他们发现菌棒“变白”后会长出蘑菇,以下说法或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蘑菇属于大型真菌
B.菌棒内接种了蘑菇的孢子
C.菌棒内部“变白”是菌丝生长的表现
D.为了准确记录数据,小奇同学每天多次打开培养箱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
2、地震后用搜救犬进行搜救时,若发现废墟下有人,搜救犬会重嗅、扒地、摇尾巴,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取食行为
D.学习行为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花瓣的光合作用
B.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C.花瓣的呼吸作用
D.土壤的吸收作用
4、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既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肠道内有多种多样的细菌,都对健康有危害性
B.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乳酸菌来制作泡菜。
C.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
D.人们可以利用真菌产生的抗生素来治疗相应致病细菌引起的疾病
5、图中1-4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蜥蜴
B.1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3裸子植物、4银杏
C.1孢子植物、2蕨类植物、3藻类植物、4肾蕨
D.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涡虫
6、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身体结构都比较简单。关于两种动物的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螅的身体是由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
B.海蜇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捕食和防御
C.涡虫口中有个管状的咽,可从口伸出捕食小动物
D.华枝睾吸虫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
7、鲍鱼称“鱼”而非鱼类,而有些动物不称“鱼”而属鱼类,如下列动物中的
A.海豚.
B.海狮.
C.海豹.
D.海马.
8、当灾难发生时,搜救犬捕捉到空气中一些细微的人体气味后会产生扒地、摇尾巴等动作,引导训导员接近被救者,展开搜救。据此判断,搜救犬的这种行为( )
A.是生来就存在的
B.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C.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
D.属于防御行为
9、生物学家把一种荧光基因植入斑马鱼体内,这样荧光斑马鱼就诞生了。这个事实告诉我们( )
A.基因就是性状
B.基因控制性状
C.环境影响性状
D.性状控制基因
10、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示意图,形成尿液和暂时储存尿液的场所分别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④、①
11、中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茶小绿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如图是其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B.防治的最有效时期是成虫期
C.若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的完全不同
D.茶小绿叶蝉与家蚕的发育过程相同
1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春天来临时,发育成红豆树新枝的是( )
A.幼叶
B.花芽
C.叶芽
D.幼茎
1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高温灭菌、冷却 ②接种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恒温培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4、某种昆虫的体色深色(A)对浅色(a)为显性,若表中各组都产生很多子代且数目几乎相同,当环境变化使深色昆虫易被天敌捕食时,下列哪组杂交后代被捕食数量可能最多?(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亲代基因组成 | Aa×Aa | aa×Aa | aa×aa | Aa×AA |
A.甲
B.乙
C.丙
D.丁
15、2023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不合理用眼容易引起近视,下列对近视眼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瞳孔变小且不能恢复
B.瞳孔变大且不能恢复
C.晶状体曲度过小且不能恢复
D.眼球前后径过长
16、如图为果蝇2号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代表染色体,A和a代表基因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C.受精卵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成对的
D.2号染色体上的每一个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17、地质工作者在不同的地层内发掘到许多化石。在甲地层中发掘出恐龙牙齿、始祖鸟、鳄鱼等化石,乙地层中发掘出剑齿虎、猛犸象、巨犀等化石,丙地层中发掘出曙鱼、长吻麒麟鱼、初始全颌鱼等化石。据此推断一般情况下,这些地层的年代由远到近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
18、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下行动物中不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
A.石鳖
B.避役
C.乌龟
D.恐龙(已灭绝)
19、下列哪些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 )
A.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猫捉老鼠、婴儿吮吸、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20、20世纪90年代,我国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细菌的抗虫基因成功地转移到棉花的受精卵中,培育出抗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种。以上事实说明( )
A.细胞中的基因具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C.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D.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21、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 , 等。
2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23、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够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_____。
24、在同一种分类单位中的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相似的特征,分类单位越小,它包含的物种之间的相同特征就越__________。
2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动物类别 | 特 征 | 呼 吸 |
环节动物 |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 | 靠湿润的 呼吸 |
软体动物 |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 ,大多具有贝壳 | 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交换 |
鱼类 |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 用 呼吸 |
爬行动物 | 身体覆盖 ,在陆地上产卵 | 用肺呼吸 |
26、家庭药箱内主要存放外用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因素的作用,由__和__而获得的行为。
28、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________、__、智人。
29、一般来说,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________。
30、在生物圈中,物种的灭绝是个_____的过程,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使物质灭绝的灭绝的速度_____.
31、将下面的动物与右侧的动物类群连起来。
A.涡虫 a.线形动物
B.蛔虫 b.节肢动物
C.苍蝇 c.腔肠动物
D.海葵 d.环节动物
E.蚯蚓 e.软体动物
F.田螺 f.扁形动物
3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_____.
3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图甲、图乙为某地区发展“藻—贝”共生养殖模式相关研究图,图丙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图中的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
(2)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3)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乙所示。该养殖模式可以______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4)由图丙可知,其中的食物链是_____(用字母、箭头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J/(cm2•a)。
(5)通过对图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海带、葫芦藓、肾蕨、银杏以及水稻分别属于不同类群的植物,请据下图回答:
(1)许多植物都有一些共同特征。A组植物都是通过___________繁殖后代。B组植物能长得比较高大,因为它们体内都有较为发达的__________。
(2)C组植物能产生___________繁殖后代,更适应陆地环境;C组植物中,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是__________。
(3)植物与人类生活存在一定的关系。形成“春来江水绿如蓝”美景的植物与图中的__________属于同一类群。
(4)图中的__________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