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生物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骨中具有造血功能的是(       

A.骨膜

B.骨质

C.骨髓

D.软骨层

2、桑基鱼塘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生态农业模式,农民采用“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和蚕蛹喂鱼、塘泥壅桑”的生态模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桑在该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

B.蚕和桑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塘泥壅桑”指塘泥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入到桑树中

D.如果有毒、有害的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鱼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最高

3、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4、有明星为了减肥而吞下了蛔虫卵,利用蛔虫抢夺自身的营养,但也造成了营养不良的恶果,蛔虫属于(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5、猫和狗属于同一目的生物,它们一定属于(       

A.同一属

B.同一门

C.同一种

D.同一科

6、小秦梳理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知识点并作了如下表格进行对比,有同学认为此表格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请你找出不合理之处(       

项目

类别

X

Y

Z

真菌

细菌

无成形细胞核

病毒

A.X是细胞核

B.Y可能是无叶绿体

C.Z可能是遗传物质

D.Z一定是蛋白质

7、如图为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丙比较,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乙没有细胞结构,营腐生生活

C.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甲、乙、丙

D.图中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8、在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林奈创立了双名法,被尊称为“分类学之父”。例如,林奈给向日葵的命名是Helianthus annuusL,其中Helianthus是向日葵的(  )

A.属名

B.种名

C.纲名

D.命名者姓名

9、如图是染色体的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DNA,②是基因

B.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C.人的精子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

D.图中这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10、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得到广泛应用。下列食品的制作与所利用的微生物,对应正确的是(  )

A.泡菜-霉菌

B.制醋---乳酸菌

C.酸奶-醋酸菌

D.酿酒--酵母菌

11、马蛔虫的生殖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图能正确表达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       

A.①

B.②③④

C.④

D.②③

12、生物分类的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               

A.门

B.种

C.科

D.纲

13、《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邮票。关于邮票中动物描述不合理的是(  )

   

A.图中的虾是无脊椎动物,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B.金鱼和蝌蚪都是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

C.乌龟和青蛙都可以水陆两栖,两者都是两栖动物

D.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14、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是(       

A.有利于觅食

B.有利于避敌

C.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D.上述三项都是

15、同卵双胞胎个体发育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指两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的结合过程

B.②形成的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内的过程为着床

C.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D.甲、乙性别取决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且性别一定相同

16、血液流过某器官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明显减少,该器官可能是(       

A.心脏

B.肾脏

C.胰腺

D.小肠

17、生物社团的同学利用周末参观了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场,参观后,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激烈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B.蘑菇的根可吸收水和无机盐供给植物体光合作用

C.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D.蘑菇的菌丝有细胞壁、细胞核等细胞结构

18、“滴水观音”是一种观赏植物,当植物体含水量大时,便会从叶尖端或叶边缘向下滴水。这些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A.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B.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C.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D.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19、如图为大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4]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图二中⑤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C.图一中组成胚的结构是1、2、4

D.大豆和玉米种子共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

20、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宣传教育

B.法制管理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迁地保护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22、填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有性生殖、①________受精

________发育或⑤________发育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②________受精

多为⑥_____发育,在⑦_______发育,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_______、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⑧______,后发育成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23、将下列生物的相关事项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酵母菌________甲烷菌________青霉素________结核杆菌________甲型H1N1病毒________

1)生产沼气 2)酿制啤酒 3)患肺结核 4)患甲型流感 5)提取青霉素

24、氮肥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乏时的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

 

25、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鲁霾很沉重,冀霾很激烈,沪霾很湿热而粤霾很阴冷,京霾却更加真实和具体,对人体的伤害更大。黄土的甜腥与秸秆焚烧的碳香充分混合,再加上尾气的催化和低气压的衬托,最后再经热源袅袅硫烟的勾兑,使得京霾口感干冽适口,吸入后挂肺持久绵长,让品味者肺腑欲焚,欲罢不能。

【材料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Nelson教授和他的学生,对老鼠进行的实验室研究发现,如果老鼠在一半以上时间里生活在受污染的空气中,那么10个月以后,这些老鼠与生活在无空气污染环境里的老鼠相比,更有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他们在学习和记忆的测验中,得分也更低。

1雾霾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现象,它会直接危害人体的__________系统。

2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找出雾霾发生的可能原因:请写出2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发现雾霾可能还会影响人体的_________系统。

4雾霾来临时,为了减少它对我们的身体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写1条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

 

26、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 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从而维持  

 

27、图所示为病毒的结构示意图。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__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___________

28、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密切。其中泡菜是人们利用了 的发酵作用;   应用于酿醋;蘑菇等 (真菌或细菌)可以直接使用;酵母菌是一类   (单细胞或多细胞)真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被广泛利用。

29、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___________。这是生物界最常见、最重要的生殖方式。

30、将下列现象的序号填在所属行为的括号内

(1)大雁的迁飞____ A防御行为

(2)蚂蚁共同搬运食____ B攻击行为

(3)两只雄狮在搏斗____ C社群行为物

(4)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动静____ D节律行为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将动物与其生殖发育特征进行配对

A配____ B配____   C 配_____   D配_____

 

四、判断题(共1题,共 5分)

32、动物都需要氧气

五、综合题(共2题,共 10分)

3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体现了生物体对立统一的关系。下图是某种植物的外形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图中的物质C是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则图中的物质A表示__________。物质A和物质B进出植物叶片的通道是__________

(3)光合作用制造了__________,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呼吸作用为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__________

34、如图的遗传图解中,有酒窝基因用“A”表示,无酒窝基因用“a”表示。如果一对夫妇,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其性状为无酒窝,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其性状为有酒窝。请据图回答:

(1)图中精子①的基因组成为______;卵细胞②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2)子女③的基因组成为______,③的性状为______(填“有酒窝”或“无酒窝”)。

(3)④的性状为______(填有酒窝”或“无酒窝”)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