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B.拟人 反语 排比 比喻
C.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D.比喻 反语 排比 反语
2、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分。
B.“烽火”“孤烟”都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烽烟;“长河”“大河”都指黄河。
C.《列夫·托尔斯泰》《与朱元思书》《永久的生命》《赤壁》的作者分别是茨威格、吴均、罗素、杜甫。
D.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掉后剩下的部分,“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应为:“他不吵嘴。”
3、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B.《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南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C.《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作者截取了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D.《美丽的西双版纳》按“分——总”结构展开描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 闻水声,如鸣珮环
B. 似与游者相乐
C.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 其岸势犬牙差互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B.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描绘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
C.颈联的“济”即“渡”,作者想渡湖却因湖大浪高无法实现。
D.全诗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情在景中,构思新颖,语言含蓄。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答。
6、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方特色。请按下面的提示写出有关诗句。
(1)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延安人喜爱的衣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延安人居室的装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延安人待客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以上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段文字是作者对哪一事件做出的评价?在这个事件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请列举其中两个险阻。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请找出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
【3】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 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人生,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