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动物和人类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蚊、蜱、螨叮咬人会传播疾病
B.鱼可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C.蚯蚓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疏松土壤
D.很多动物融入了人类的文化,如“马到功成”
2、春天到了,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匆忙的采蜜,这体现了动物能( )
A.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B.维持生态平衡
C.促进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3、蚯蚓的体壁上的黏液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的( )
A.运动
B.呼吸作用
C.吸收营养
D.排泄
4、运动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变形虫的运动器官分别是纤毛、伪足
B.动物运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食物的消化
C.动物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生存能力,是生物变异的结果
D.有机物在肌肉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可为运动提供能量
5、人体的脊椎从上到下分别是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腰椎的脊髓中。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某人因胸椎横断造成高位截瘫,则关于他症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尿意
B.不能排尿
C.下肢有感觉
D.没有膝跳反射
6、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通过细胞膜排出
B.通过胞肛排出
C.通过口排出
D.通过肛门排出
7、在我们的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二者在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下列属于细菌菌落特点的是( )
A.菌落呈黑色,呈绒毛状
B.菌落呈红色,呈絮状
C.菌落比较小,表面较光滑
D.菌落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8、以下关于生物的运动方式,描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依靠纤毛旋转前进
B.蝗虫——依靠三对足两对翅,飞行和跳跃
C.家鸽——利用发达的两翼肌肉牵动双翼飞行
D.蜥蜴一一利用四肢运动
9、家鸽的直肠很短,粪便可随时排出体外,有利于( )
A.食物的充分消化
B.以免损害身体
C.再进食补充体力
D.减轻飞行时的体重
10、与小鸡相比,小狗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使小狗更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环境
11、如图是学校食堂购买的食材,这些食材所用的保存方法分别是( )
A.巴氏消毒法、真空包装法、罐藏法、腌制法、冷冻法
B.罐藏法,真空包装法、巴氏消毒法、冷冻法、腌制法
C.罐藏法、巴氏消毒法、真空包装法、冷冻法、腌制法
D.罐藏法、巴氏消毒法、真空包装法、腌制法、冷冻法
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2是消费者
B.图中的3是营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图中的1
D.图中的1、2、3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3、枚江米酒在酿造中要向蒸熟的糯米饭中加入酒饼(酒曲)粉末,主要是因为酒饼粉末中含有(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曲霉
D.醋酸杆菌
14、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软骨组成
C.骨骼肌由肌腱、肌腹、血管和神经组成
D.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
15、下列四种动物的相关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动物 | 家鸽 | 扇贝 | 蚯蚓 | 青蛙 |
呼吸器官或部位 | 气囊 | 鳃 | 体壁 | 肺和皮肤 |
所属类群 | 鸟类 | 软体动物 | 线形动物 | 爬行动物 |
A.A
B.B
C.C
D.D
16、以下特征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生活在海洋中
B.胎生哺乳
C.体表被毛
D.体温恒定
17、下图是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狼的共同祖先,它表示的是远古时代的猿类
B.从①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C.在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过程中,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D.⑦与①相比,大脑结构中特有的结构为语言中枢
18、最近几十年,几乎每年都有一种或几种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加剧
B.动物天敌过多
C.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
D.各种疾病流行
19、下图为小鱼尾鳍内部分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其中血液流速最快以及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20、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B.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C.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有肛门
D.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1、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时是通过_________从母体血液里获得______和_______,同时母体血液中的其他物质包括药物和一些病原体也会进入胎儿体内。
22、蚯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靠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的。
23、动物的行为受___和___的调节,还需要受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
24、根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里的__________向上运输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则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___向下运输的。
25、病毒不能________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_内。
26、为了预防传染病可以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一些措施,其中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属于预防传染病的______环节;健康人锻炼身体、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注射疫苗属于______;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毒属于______。
27、马这个物种,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属、_________科、_________目、_________纲、____________亚门。
28、某校实验小组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下表结果:
动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与错误”次数 | 75 | 158 | 32 | 6 |
分析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________ .
29、“飞蛾扑火”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____所决定的。蝶蛾类昆虫的幼虫大多是农业害虫,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_____作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阻止其交配,诱杀农业害虫。
30、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受生物的启发,生产了许多艺术产品,如各种玩具;根据生物活动的原理,研究发明了许多仿生产品。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源泉之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__________。
31、请将以下食品保存法与对应的食物连接起来。
32、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______)
33、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实验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方案如下图所示:在迷宫出口处放一些小鼠喜爱的食物,将小鼠放进迷宫入口(如图甲),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次数,并将记录结果绘图(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小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这是一种______行为;经过训练,小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是一种______行为。
(2)小鼠在生活过程中通过气味来识别同类,这种气味起到了______的作用。
(3)实验开始前,要让小鼠处于______状态,以使摆放的食物更具吸引力。
(4)据图,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之前已获得的走迷宫的行为______(填“会”或“不会”)消退。
34、如图是与生殖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甲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是[ ]_____,该结构是由_____发育来的。图乙中的[ ]_____落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就会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2)在丙的结构中,决定新生命性状的是[ ]_____,该结构里面含有_____。
(3)上述图示反映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___(用图示代码表示)。与无性生殖比较,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因而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为___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