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兔、蛇、鸡的共同特征是( )
A.有喙无齿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2、下列骨连结中,属于半活动连结的是( )
A.椎骨之间的连结
B.颅骨之间的连结
C.腕关节
D.指骨之间的连结
3、下列运动方式与其他三种动物不一样的是( )
A.蛇
B.蜗牛
C.青蛙
D.蜈蚣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传递的是( )
A.工蜂找到蜜源后回蜂巢跳“8字舞”
B.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展开巨大的尾屏
C.乌贼遇到天敌时喷出墨囊里的墨汁
D.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一种特定叫声
5、同学们在科普馆按照脊椎动物进化的路线开展研学,有以下动物①白鳍豚、②眼镜蛇、③朱鹮、④海马、⑤虎纹蛙,它们的出现顺序是( )
A.④→⑤→②→①→③
B.④→②→⑤→③→①
C.①→⑤→②→③→④
D.④→⑤→②→③→①
6、下列关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B.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不能产生生殖细胞
D.植物的根茎叶等直接产生新个体都属于营养繁殖
7、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无处不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单细胞生物
B.进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
C.遇到不良环境能形成孢子
D.具有细胞壁
8、请指出下列均为遗传病的一组是( )
A.糖尿病、大脖子病、侏儒症
B.坏血病、夜盲症、佝偻病
C.新冠肺炎、流感、艾滋病
D.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色盲症
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生产者
B.丙的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C.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
D.若丁被大量捕杀,短期内甲的数量会迅速上升
10、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生态平衡,这种作用是通过实现的( )
A.直接取食植物体
B.分解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1、蛔虫是一种寄生虫,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 )
A.体表有角质层
B.身体细长如线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12、小红调查了学校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后,将水绵、莲花、水葫芦归为一类,蚯蚓、猫、木棉归为另一类。她依据的归类方法是( )
A.按个人喜好归类
B.按生活环境归类
C.按用途归类
D.按形态结构归类
13、蚯蚓被称为“土地的肠子”,下列关于蚯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B.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
C.在土壤中活动,疏松土壤
D.以土壤中的无机物为食
14、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15、下图为叶芽结构示意图,其中能发育成侧芽的结构是( )
A.叶原基
B.芽原基
C.生长点
D.芽轴
16、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这些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B.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7、对于《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鹿是草食性动物,牙齿无分化
B.鹿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鹿鸣可在群体中进行信息交流
D.鹿是恒温动物,不冬眠
18、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行为与“鹦鹉学舌”相近的是( )
A.蜜蜂采蜜
B.蜘蛛织网
C.公鸡打鸣
D.老马识途
19、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皮肤、鼻腔、咽喉、肠胃中,使人患病。判断它属于细菌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没有细胞壁
C.没有细胞膜
D.没有细胞质
20、西瓜是人们夏季的首选水果之一,自然状态下,西瓜的形成过程是( )
A.受精→开花→传粉→结果
B.传粉→受精→开花→结果
C.结果→传粉→受精→开花
D.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21、根据所给材料,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如图1是“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意图.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或直接用蚕沙喂鱼,用塘泥施肥.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主要是 能量.这种能量流动是伴随 而进行的.
(2)在利用蚕桑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的阻成中它们属于 .
(3)桑树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
(4)这一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较 .
22、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
(1)若根据体内有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在同一组的动物有 (用代码表示)。
(2)图中动物适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有明显区别,如图中适于陆地生活的C能用 呼吸,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A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需要借助 辅助呼吸,适于空中生活的E有与肺相连通的 辅助呼吸。
(3)从运动方式看,图中C和E都适于空中飞行,试写出它们的翅适于飞行的共同特点: (至少答两点)。
(4)将以上动物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填代号)
23、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受生物的启发,生产了许多艺术产品,如各种玩具;根据生物活动的原理,研究发明了许多仿生产品。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源泉之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__________。
24、下图是细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各部分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2)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而真菌的生殖方式则是 。
(3)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会形成 ,对 有较强的抵抗力。
25、_______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26、_________提出了保存酒和保存牛奶的高温消毒法,后人尊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27、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后代的性状全是_____,基因组成是______。
28、一首好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读来让人心身通畅。柳宗元的《江雪》诗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学们都比较熟悉,请回答:
(1)诗中所描写的生物的运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三种)。
(2)鸟飞翔的生理基础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其运动系统。其呼吸器官是____,而水中的鱼则用____呼吸。
(3)冬天有的鸟飞向南方越冬,这是一种___行为。
29、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细菌都是__________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
(2)填写图中各标号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30、通过观察受精后的鸡卵结构(如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把鸡卵的钝端向上,用剪刀轻轻把该端部的 卵壳敲碎,把卵壳剥掉,可观察到[ ]_ ,其内贮存供胚胎发育所需的__ 。
(2)最终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 ]_ ;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是结构[ ] 。
(3)鸡卵产出后,胚胎发育停止,后经雌鸡孵化,胚胎才能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雏鸡。这种现象说明,卵生动物的受精卵主要在___________发育,受外界____________的影响比较大。
(4)养鸡场的鸡蛋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孵化成小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1、把动物的下列行为与所属的类型合理配伍。
32、“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古人的误解。其实,蚕吐尽丝时并没有死亡,只是发育成不吃不动的卵。( )
A. T B. F
33、根据对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相关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你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到成体蚯蚓的前端? 。
(2)蚯蚓的体节数很多,你用什么办法估计其体节数的?又快又比较准确的方法是 。
(3)我们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感觉到有刺手的结构是 ,它有协助运动的功能 。
(4)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会经常用湿棉球擦拭蚯蚓的体表,你告诉我其中道理是什么?
(5)通过玻璃棒或光线分别刺激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发现它对外界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身体的 。实验结束后,将蚯蚓放回适合蚯蚓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34、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下表中列举出了三种无机盐在植物体中的作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在植物体 中的作用 | 含氮的无机盐 | 含磷的无机盐 | 含钾的无机盐 |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 | 促进花的开放,促进果实和种子提前成熟 | 使茎秆健壮不易倒伏,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
(1)某同学家水稻田里的禾苗长得矮小瘦弱,叶脉呈淡棕色,应该多施__________ 肥。水稻生长的后期,为了防止灌溉后倒伏,应该多施含_______ 的无机盐。
(2)有一菜农如果种植西红柿,要获得好收成,最好多施______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种植菠菜,则应该多施含______的无机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