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几位同学的认识,属于软体动物主要特点的是( )
A.有消化腔,有刺细胞
B.大都生活在陆地上
C.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D.身体前端有环带
2、下列与生殖和遗传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个存在
B.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
C.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不能表现出来
D.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了更多的基因
3、小明将一瓶喝了一半的饮料忘在了温暖的阳台上,一段时间后打扫卫生时发现该饮料的液面上漂浮着一团团绒毛状絮状的物质,该物质最可能为( )
A.细菌
B.病毒
C.霉菌
D.酵母菌
4、“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已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中。为测试一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假如选择600粒,有510粒发芽,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多少,能否播种?( )
A.90%,能
B.90%,不能
C.85%,能
D.85%,不能
5、下列现象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B.平时单独行动或雌雄相伴的狼,到了冬季就集合成群,形成有首领有分工的,并能利用各种通讯手段保持联系的集体
C.岩洞里居住着数百只蝙蝠,它们悬挂在洞顶岩壁上,有着各自固定的位置
D.固着在海底的珊瑚群,繁殖季节在潮汐到达高潮时,统一行动,同时产卵
6、狗是人类得力的助手,缉毒犬发现毒品踪迹时,会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关于缉毒犬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生来就有的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不利于适应环境
D.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醋酸菌可以制作泡菜和酸奶
B.家中冷冻在冰箱里的生肉,一个月以后还能食用,是因为低温有杀菌的作用
C.夏天受潮的衣物、皮鞋容易长霉,是因为之前空气中就有霉菌的孢子
D.食草动物肠道中的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维生素
8、下列说法与“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的普通一员”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大面积围垦和开发湿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B.人类社会应该高质量发展,不能以减少湿地为代价
C.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9、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是指落下的花瓣。以下对这个诗句中涉及的生物学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存在着物质循环的现象
B.细菌和真菌等参与了“化作春泥”的过程
C.“落红”中的能量又流回了植物
D.“春泥”中的部分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10、下列疾病与病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亢——胰岛素分泌不足
B.大脖子病——食物中缺少碘
C.侏儒症——幼年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D.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很多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B.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C.前肢变成翼——飞行器官
D.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13、下列关于扁形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钉螺
B.涡虫有眼点,可以感知光线
C.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D.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均营寄生生活,生殖器官发达
14、按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将芽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和芽,则叶芽将来发育成( )
A.花
B.花和叶
C.叶
D.枝条
15、下列具有相同运动形式的一组动物是( )
A.丹顶鹤、鲫鱼
B.鸵鸟、猎豹
C.企鹅、蜻蜓
D.鳄鱼、金鱼
16、“秋来有奇事,鸥鹭日相亲。”鸥是一种善于飞行的鸟类,以下与鸥善于飞行不相关的特征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C.发达的胸肌附着在胸骨上
D.骨骼轻、薄、坚固
17、小明对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很感兴趣,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建立就不会消失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C.细菌的菌落有时呈絮状
D.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18、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还深深地融入了人类的文化中。下列做法属于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的是( )
A.渔网的网格大小无要求
B.制定禁渔、休渔制度
C.繁殖季节也可以捕鱼
D.渔业生产以捕捞为主
19、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 )
A.骨骼和肌肉
B.骨和肌肉
C.关节和肌肉
D.骨和关节
20、家庭中的大米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也不能萌发,是因为( )
A.胚不完整
B.胚失去活力
C.失去了果皮和种皮
D.子叶不完整
21、 蚂蚁有雄蚁、蚁后、工蚁和兵蚁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蚁群的生活,这说明蚂
蚁具有 行为。
22、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在此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 。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
(3)如果后来该生态系统受到农药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是 。
(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5)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 作用。
23、娃娃鱼与青蛙一样,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呼吸;成体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_____呼吸,同时用________辅助呼吸。
24、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25、________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6、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大多具有____;运动器官是___。
27、经过人工改造的生态系统往往是不稳定,这类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 来维持。
28、鱼是人们的美味佳肴,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9、下图是鲫鱼的外部形态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鲫鱼靠[ ] 掌握前进的方向。靠 提供前进的动力。
(2)鲫鱼是近视眼,它在水中依靠[ ]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3)鲫鱼在水中游泳时口和鳃盖后缘在不停地张合,这是鱼在____________。
(4)鲫鱼的呼吸器官是_____,其内密布大量的________,所以适于在此处进行气体交换。
30、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概念图,请将图中A、B、C、D、E的内容补充完整.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31、将下列左右两侧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
32、利用航天育种培育成的太空椒结出的果实大,这一变异可以遗传。
33、动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蛇、麻雀、青蛙是蝗虫的天敌,如果人们随意捕杀这些动物,就容易引发蝗灾,这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羊本身并不能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但其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可以帮助羊消化纤维素,羊则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这些细菌与羊的关系为______。
(3)某地政府大力扶持农民发展养蜂产业,小蜜蜂为脱贫攻坚做出了大贡献。蜜蜂在采蜜的同时还能帮助植物______,有利于植物繁殖后代。
(4)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组成中的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一部分有机物通过消化和吸收,在动物体内逐步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可见动物具有促进______的作用。
(5)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是秦岭生物多样性的精华所在,有着典型的代表性。这里已发现种子植物约2940种,苔藓植物311种,兽类126种,鸟类338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这里有国家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保护这些动物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
34、月季花是北京的市花,为了研究影响月季的生态因素,对种植有月季花的某个小区进行了调查。
(1)某小区的部分动物名称及其所吃的食物如下表所示。
动物名称 | 蚜虫 | 瓢虫 | 食虫鸟 |
所吃的食物 | 月季幼嫩器官的汁液 | 蚜虫 | 蚜虫、瓢虫 |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该小区内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从组成成分来看,蚜虫、瓢虫和食虫鸟属于___________者。根据表中信息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在夏季烈日下,月季的叶片常有焦灼现象,为进一步研究光照对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处理 | 株高/cm | 茎粗/mm | 花朵直径/cm | 成花率/% |
不遮阳(100%光照) | 54.07 | 11.71 | 7.96 | 62.78 |
轻度遮阳(75%光照) | 62.60 | 12.01 | 7.59 | 59.54 |
中度遮阳(50%光照) | 55.20 | 9.76 | 6.97 | 56.64 |
重度遮阳(25%光照) | 45.97 | 9.37 | 6.07 | 50.16 |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遮阳程度的增加,月季的花朵直径和成花率都逐渐_______________,株高和茎粗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少。
②生活中,株高与茎粗代表月季长势,花朵直径和成花率是评价月季观赏品质的重要指标,据表中信息可知,栽培月季推荐使用_______________遮阳处理,原因是此条件下月季的长势最好,且对月季的观赏品质影响较小。
(3)综合(1)和(2)的研究可知,影响月季生长的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_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