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C.外来物种的合理引进能丰富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2023年5月22日是第30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D.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3、某农夫发现果园内有许多昆虫,于是喷药杀虫,结果虽然昆虫全死了,但这一季果实的产量却是历年来最差的。下列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喷药杀虫影响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B.喷药杀虫影响了果树的光合作用
C.喷药杀虫影响了果树的受精作用
D.喷药杀虫导致果树的传粉率较低
4、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荣获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开创了人类对胃溃疡等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下面有关这种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它的分裂速度很快,靠分裂生殖
C.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D.它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检测教室内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时,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菌落。下列哪一项可作为判断细菌菌落的依据( )
A.呈绒毛状
B.呈褐色
C.呈蜘蛛网状
D.表面光滑黏稠
6、科学家将乙肝病毒DNA送入番茄植株体内,小鼠食用番茄后,可刺激体内产生乙肝病毒抗体,科学家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仿生
B.嫁接
C.转基因
D.杂交
7、鸿雁传书、鱼翔浅底,词语中提及的两种动物主要运动方式依次是( )
A.飞行、游泳
B.奔跑、爬行
C.行走、跳跃
D.游泳、飞行
8、用哑铃练习上肢是一种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结构特点及运动产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屈肘时,[①]处于舒张状态
B.[①]肱二头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每一个运动都是由多组肌群共同完成
D.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围绕着关节运动
9、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
①鱼缸中的金鱼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一些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雀;⑥河边的青蛙; 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 ⑨鲜艳的大丽花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⑥
D.③④⑦
10、下列动物都具有外骨骼的一组是( )
A.果蝇和蜜蜂
B.果蝇和石鳖
C.河蚌和乌贼
D.石鳖和河蚌
11、如图为某植物的一段枝条和枝芽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的①和③可分别由图乙的⑤和⑦发育而成
B.图乙的④表示生长点能产生新的芽结构
C.将图甲中的③剖开,其结构应该与图乙相似
D.种植棉花进行修剪枝条时应去掉③,从而促进顶芽发育
12、“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一曲优美的《洪湖水浪打浪》描述出江汉平原鱼米之乡的富庶和美丽。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野鸭的形态结构既适于游泳,也适于飞行
B.野鸭的骨轻薄,坚固,中空有利于减轻重量
C.野鸭飞行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故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D.野鸭体温不恒定,故需要迁徙
13、如图示,科学家们设置了测定群居型蝗虫(体表黑色)和散居型蝗虫(体表绿色)飞行的装置,在一定时间内测定了蝗虫飞行的圈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运动器官翅和足着生在其腹部
B.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运动能力强
C.群居型和散居型的蝗虫各选2只即可
D.本实验有2个变量,所以不是对照实验
14、新冠病毒极易变异,先后出现了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等多种类型。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寄生环境多样性
15、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利于群体的生存和繁衍,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白蚁的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
B.羊群中,其他羊会跟着“头羊”走
C.狒狒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D.“四大家鱼”在不同的水层中生活
16、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维持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可以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其它生物不可以
B.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着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2条途径,即燃烧和分解作用产生
D.绿色植物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17、通过学习,同学们对细菌和真菌有了一定的认识,下列相关总结,不合理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
B.细菌荚膜增厚形成芽孢可度过不良环境
C.青霉的直立菌丝顶端有青绿色的孢子
D.乳酸菌在无空气环境中繁殖速度快
18、毛霉菌是真菌中的一个属,有些能使衣服或食物发霉变质,有些能用于制作美味的食品。下列关于毛霉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上白色的毛是毛霉菌的菌丝
B.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环境
C.进行分裂生殖
D.属于多细胞微生物
19、下列属于无性繁殖一组的是( )
①蝴蝶正忙着为南瓜传粉 ②浸水的绿豆种子发芽了
③家中放的地瓜,长出了新苗 ④马铃薯块上长出了新芽
⑤买来的生姜,放的时间长了长出了新芽 ⑥秋海棠的叶子掉落在泥土中,长成了小秋海棠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
20、体育课上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篮球赛,如图表示某同学的投篮动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作中结构①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B.投篮时肘关节起到杠杆的作用
C.投篮动作需要多组肌肉的相互配合
D.该动作的完成只需要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配合
21、生物的性状是受________控制的。在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是________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个DNA分子。
22、填空题
(1)“破茧成蝶”中“茧”处于发育的____________时期,“蝶”处于发育的____________时期。像这样的发育方式称为____________发育,并不是所有昆虫的发育过程都一样,例如蟋蟀就没有经过____________这个发育期,这样的发育方式称为不完全变态。
(2)在骨的结构中,____________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23、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____及其_____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_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
24、心血管疾病又称为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物质的沉积,使___________管腔变窄,血管发生硬化。为心肌提供血液的血管阻塞时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25、如图是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
(1)米勒实验装置中A内模拟了_____的成分.它与现在大气相比主要是不含_____.
(2)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了_____,这主要是因为该实验提供_____.
(3)加热产生沸水是为了获得_____,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凝形成液体.
(4)B装置模拟了_____,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5)米勒的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形成_____是完全可能的.
2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外壳由____________组成,内核包含____________。
27、酵母菌长出芽体的这种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
28、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种子外有无________包被,都属于________植物.
29、炎热的夏季,洗净晾干的鞋一般不会长霉,而脏鞋就容易长霉,此外真空包装的食品也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由此可以推测,细菌、真空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的条件___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和一定的空间场所等。
30、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___,大多具有贝壳。
31、请将下列生物与它们所属的生物类群连线.
32、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____)
33、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如图是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A~F 依次是鱼、青蛙、蚯蚓、鸟、 兔、蝗虫),请据图回答问题:
(1)A 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
(2)B 类动物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水陆两栖,被称为两栖动物。
(3)C 类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用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区分 C 类动物身体前后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D类动物的呼吸方式很特殊,我们称为双重呼吸,原因是体内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5)E 的牙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这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食性生活相适应。
(6)F 类动物的体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7)如果把 A、B、D、E 归为一类,C、F 归为一类,则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发现:蚂蚁常聚集在甜味食品周围,很少聚集在辣味食品周围。难道是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吗?为了验证这一点,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个大小、材质相同的洁净棉团,分别标记为1号、2号。
②将1号棉团滴入糖水,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并排放置在玻璃槽内的一侧。
③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玻璃槽内的另一侧。
④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实验小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_____。
(2)上述实验设计中,实验变量是_____。
(3)2号棉团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4)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_____号棉团处聚集,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
(5)科学家研究证明,蚂蚁一旦发现甜味东西,触角就会自主地硬起来,这种行为是蚂蚁的本能,属于动物的_____(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