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是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什么气体的实验。图I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空气
2、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在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其主要原因是( )
A.提高地温
B.降低光照强度
C.提高土壤肥力
D.防治虫害
3、下列有关人类生殖与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男性、女性的性腺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B.子宫是女性维持女性特征的主要性器官
C.月经来潮与卵巢及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D.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4、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蚂蚁是怎样寻找到食物的?”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个步骤( )
A.提出问题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C.作出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
5、根生长的原因是( )
A.分生区细胞增多,成熟区细胞长大
B.成熟区细胞长大,根冠细胞增多
C.分生区细胞增多,伸长区细胞长大
D.根冠细胞增多,伸长区细胞长大
6、“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对于女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不正确的是( )
A.女孩发育的起点是子宫内的胎儿
B.卵巢是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
C.女孩越变越好看是雌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D.月经是女孩正常的生理现象
7、为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兴趣小组同学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了不同二氧化碳含量的培养液中,相同时间内黑藻放出气泡的个数( )
组别 | 放出气泡数(个)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
第一组 | 14 | 13 | 14 | 15 |
第二组 | 6 | 5 | 6 | 7 |
A.该实验光照、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B.产生气泡的个数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
C.产生的气体可使快熄灭的卫生香复燃
D.第一组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
8、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h,选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下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剪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后清水漂洗,再滴加碘液观察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酒精脱色时可直接加热
B.①、②两处都能变蓝色
C.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9、在吃东西时大声说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A.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B.环状软骨扩大
C.气流冲击,声带裂开
D.会厌软骨没能及时盖住喉口
10、西瓜果实中含有许多粒种子,这是因为西瓜雌花的子房结构中含有多个( )
A.子房
B.胚珠
C.雄蕊
D.花药
1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叶绿素
C.叶脉
D.叶
12、一些鸟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这些果实经过鸟类的消化道之后,种子就会随着鸟类的类便排出,更容易萌发生芽。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帮助植物传粉
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促进生态系统水循环
13、下图表示一昼夜中,植物叶片上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的情况,发生在夜间的是( )
A.
B.
C.
D.
14、人的体细胞正常分裂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和遗传物质与原来细胞相比( )
A.染色体数目不同,遗传物质不同
B.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遗传物质相同
C.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半,遗传物质相同
D.都和原来细胞一样
15、科学家在水下130米的火山口发现了约2000平方米的“白色垫子”,科学家们将这种纤维状的细菌称为“维纳斯的头发”。以下关于它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由菌丝构成
C.能进行出芽生殖
D.属于原生生物
16、如图是同学们在盈香生态园研学活动中观察到的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根被称为假根
B.②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③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
D.④是绿色开花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17、将图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把燃烧的蜡烛分别伸入甲、乙两瓶中,发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该实验说明了呼吸作用( )
A.会消耗氧气
B.能释放二氧化碳
C.会减少种子的水分
D.能产生热量
18、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是由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
B.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多
C.环境变化对从猿到人的影响不大
D.能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1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
2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1、家庭药箱配备药品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原则.
22、______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患呆小症,表现为智力低下、骨的生长停滞等
23、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就失水,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的原因。
24、若使用显微镜的目镜是10×,40,则物像放大的倍数是____倍。
25、卵细胞肉眼可见,呈球形,是人体______的细胞,精子呈蝌蚪状,仅0.06mm。
26、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__________,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_______、_______ 、_______。
27、胰腺既是 ,又是 ,其中胰岛分泌 ,能调节 ,缺乏时人会患 。
28、细胞是人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2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提示的是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关系,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和水分,它们之间是_____________关系。
30、萝卜、桔子等蔬菜水果放久了会空心,口感也会越来越差。这是因为在存放期间这些蔬菜水果仍然要进行______。从而消耗掉了部分有机物造成的。
31、我能连,将下列生物现象与相应的生命特征连接起来。
32、玉米、大豆、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 (_____)
33、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______(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_
(5)结论: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6)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______.
34、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2]是______;图中的[3]是______。
(2)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写出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______。
(3)小儿麻痹患者,是由于病毒损伤了[ ]______,使它所支配的[6]______不能正常运动,导致了肢体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