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生物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超级杂交稻亩产不断实现历史突破。判断超级杂交稻亩产连续增长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年份

2004年

2011年

2019年

2020年

产量(kg/亩产)

≥500

1026.7

1046.3

1530.76

A.观察法

B.比较法

C.推测法

D.分类法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下列各项可表示食物链的是(  )

A.兔子→狼→狮子

B.阳光→草→兔子→狼

C.昆虫→青蛙→鹰→草

D.草→昆虫→青蛙→兔子→鹰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达尔文曾发现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农民爱养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三叶草是生产者,牛、田鼠、土蜂等动物是消费者

B.阳光→三叶草→土蜂→田鼠→猫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C.该生态系统中,假如猫的数量减少,三叶草的数量也会减少

D.该题中没有提到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5、细胞分裂后新形成的细胞与原细胞的不同之处是 (  )

A.细胞的体积

B.染色体的形态

C.染色体的数目

D.所含的遗传物质

6、如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边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边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8、组成细胞的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水、脂质

B.蛋白质、糖类

C.蛋白质、无机盐

D.水、糖类

9、肇庆霸王花制汤后,其味清香、汤甜滑,深为“煲汤一族”的广东人所喜爱,是极佳的清补汤料。从结构层次看,霸王花属于(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个体

10、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显微镜结构及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想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的⑥

B.要将⑦调至视野中央,需向左移动玻片

C.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图甲的②和④

D.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的③

1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下列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都发生变化

B.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一样的

C.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数目和形态相同的两份

D.染色体经过复制使新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

12、鸳鸯夜晚栖息山林,清晨飞到湖内嬉戏。影响鸳鸯此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空气

D.温度

13、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草→兔→狼

B.兔→狼→细菌

C.草←兔←狼

D.阳光→草→兔→狼

14、下列控制变量的方法,可以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是(       

A.

B.

C.

D.

15、如图从甲到丙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三个视野   (甲的视野比乙模糊很多)   ,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甲到乙需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B.制作该玻片标本时需滴加清水来保持细胞的活性

C.产生 N 主要是因为取样操作不当

D.从甲到丙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和调节细准焦螺旋

16、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没于水中的叶具有不同的叶形,该现象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D.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17、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镜头污染——用洁净的纱布擦拭

B.物像模糊——调节反光镜

C.视野较暗——选用较大的光圈

D.物像偏上方——向下方移动玻片

18、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下列描述的景象与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或生 物之间的关系匹配不正确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

B.“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空气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

19、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得到甲、乙两个视野,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玻片往左移动,则视野中的物像也会往左移动

B.乙视野中的细胞,在甲视野中均可看到

C.调节细准焦螺旋可将甲图转变成乙图

D.若视野中物像模糊,应重新对光

20、每年春暖花开之时,去文昌山公园散步,不仅锻炼了身体也欣赏了美景。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岸边柳枝发出嫩芽,并有新叶长出——生物可以繁殖后代

B.一路走来发现了两种叶片形状不同的青菜——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C.河中芦苇的茎是中空的一一生物能适应环境

D.鲤鱼浮在水面呼吸——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分析回答下面有关人体内能量摄取和利用的问题:

(1)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中的   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在小肠内它被分解为   ,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2)我们的身体是由上万亿个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细胞中的     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上述能量释放的生理过程是在细胞中的   内进行的.

 

22、食物的热价可以反映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蛋白质和糖类的热价都是______kJ/g,脂肪的热价是38.91kJ/g。

23、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______进入循环系统,消化腺、汗腺等分泌物由______分泌到消化道或体外。

24、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率的______________,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_____________

 

25、肾单位是形成尿的结构功能单位,下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在流经1时,通过[1][2]_____________作用,除_________________外,血液中其它成分,都可以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   ]___________时,__________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完全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它和多余的水、无机盐一起形成尿液。

3经检验,若某人的尿液中经常含有葡萄糖,则此人患有________病,治疗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根据左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由 组成。

(2)、[ 1 ] 能初步消化淀粉,将淀粉转化成  

(3)、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 3 ]

(4)、人体中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是[ 4 ] 。淀粉在其中最终被分解为 ,蛋白质在其中最终被分解为

(5)、[ 7 ]是   ,它有分泌   的功能。

 

27、植物有六大器官,其中根、________________属于营养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生殖器官。

28、小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字母“d”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应将透明纸片向___________移动。

29、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

若以A和B为一组,则其中是   对照组, 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若以B和C为一组,则其中是 对照组,   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验证  

若以B.D和E为一组,则其中   是对照组,   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 ,可以消化 ;唾液中的淀粉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条件是     37最适宜

 

30、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两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所示),用滴管在1、 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滴管在1、 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目的是_______

A.刺激草履虫  

B.给草履虫供氧

C.连通两个液滴

D.杀死草履虫

(2)用镊子夹取一点某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以下三空填“有害”“有利”或“既无利也无害”):

①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____刺激。

②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_______刺激。

③若左右两侧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则该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请将下列生活现象与相关的生物概念或原理连接起来。

四、判断题(共1题,共 5分)

32、判断题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说明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____

(2)能运动的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_____

(3)一片森林里所有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_____

(4)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 ____

(5)用显微镜观察文字“上”,看到的物像是“下”。       ____

五、综合题(共2题,共 10分)

33、如图,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小红同学发现了一些问题,请帮她解决。

(1)为了把天竺葵叶片中淀粉完全耗尽或运走,需把天竺葵放在_____中一昼夜。

(2)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设置_____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3)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_____

(4)这个实验中叶片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变成_____

34、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一个人又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如图所示是“人的由来”的相关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2)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需经过__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同时将废物排出。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最显著的变化是_________同时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

(4)小林第一次遗精时很害怕,爸爸知道后,向他解释了遗精的原因。请你帮他描述精子的“行踪”:_____________产生精子→附睾→输精管→尿道→体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