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蒲草是一种生长在浅水处的植物。研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浓度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该物质的浓度,导致这种现象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线粒体
2、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①和②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A.清水、碘液
B.清水、清水
C.碘液、清水
D.碘液、碘液
3、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标本放于生理盐水中,目的是( )
A.保持标本透明度
B.防止标本干燥
C.容易染色
D.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4、淳化荞麦的果皮呈红褐色或黑褐色,出面率高,面粉细腻,制作的食品外形光亮,入口滑润。淳化荞麦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5、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的改进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
组别 | 营养液种类 | 营养液数量 | 营养液温度 | 草履虫数量 |
甲组 | 稻草浸出液 | 500毫升 | 25℃ | 2只 |
乙组 | 牛奶营养液 | 500毫升 | 10℃ | 2只 |
①统一用稻草浸出液②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③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④用清水做培养液的对照组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人和动物提供生存所需食物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
D.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7、如图甲是传粉、受精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果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1是花药,成熟后散放出花粉
B.图甲中4表示花粉管,内有卵细胞
C.图乙中的①由图甲中的2子房壁发育而成
D.图乙中的②由图甲中的胚珠发育而成
8、人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欧人鼻子明显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大,有利于预热冬天寒冷空气
B.人在吞咽时,会厌软骨会像盖子一样盖住咽,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C.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只有深呼吸时,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目的 |
A |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将馒头切碎 | 主要模拟舌的搅拌作用 |
B | 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时,加入抗凝剂 | 促进血液凝固 |
C | 检测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时,滴加碘液 | 检测有无葡萄糖 |
D | 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时,在锥形瓶外加保温装置 | 减少热量的损失 |
A.A
B.B
C.C
D.D
10、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见张良用蜂蜜吸引蚂蚁排成“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以为是天意,于是项羽高呼“天灭我也”,拔剑自刎。蚂蚁能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此行为是动物的( )
A.学习行为
B.取食行为
C.领域行为
D.防御行为
11、新疆长绒棉纤维长、柔软细腻、光泽度好。放在清水中的棉花叶表皮细胞不会涨破,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 )
A.液泡
B.叶绿体
C.细胞膜
D.细胞壁
12、下列属于加热器具的是( )
A.烧杯
B.三脚架
C.天平
D.放大镜
13、下列不属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叶退化或变成鳞片状
D.叶片薄而宽大
14、有些植物的叶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改变,叫做变态叶。下列不属于变态叶的是( )
A.洋葱的鳞片叶
B.仙人掌的叶刺
C.银杏的扇形叶
D.丝瓜的叶卷须
15、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固定作用
16、1961年,美国生物学家海弗里克发现正常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在分裂一定的次数后便会处于静止状态,这个次数被称为海弗里克极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海弗里克极限主要受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影响
B.该实验说明正常体细胞不会无限制的分裂
C.细胞的分裂周期如果被打乱,有可能突破海弗里克极限成为癌细胞
D.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功能未发生变化
17、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母鸡的的这一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后天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草履虫能完成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的结构是( )
A.表膜
B.口沟
C.胞肛
D.纤毛
19、俗话说的“民以食为天”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生活需要氧气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这个成语相关的食物链是( )
A.螳螂→蝉→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树
21、植物体的万千枝条和叶都是由__发育而来的.
22、动物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叫做_______。
23、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_________。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_________。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制作的玻片标本属于_________。
24、生态系统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包括_____、______、分解者。
25、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方法有:
(1)按照形态结构分: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__________、__________ 。
(3)按照用途分:__________、__________(如鸡 鸭 鹅)、__________(如马 猪 羊)、__________等。
26、____使细胞数目增多;____使细胞体积增大。
27、植物体内的水分以(__________)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28、油菜植株的六种器官中,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营养器官。
29、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含有能量的有机物,从而养育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30、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是_________,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1、请将大豆种子的胚与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哪些部分用线段连起来。
32、细胞壁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33、下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据图答题:
(1)图甲是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
(2)A到B的血液成分变化是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C处的血是_______。
34、小明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小明不禁感到奇怪: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后经过长期观察,小明推测:鼠妇怕光。并捉了10只鼠妇做了以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小明的实验: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做处理。
将捉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的鼠妇多,还是移到亮处的鼠妇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看到了鼠妇的生活现象后提出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 。
(2)当小明用实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10分钟后出现的情况是9只鼠妇在黑暗处,1只在明亮处,据此,小明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用1只鼠妇,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