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生物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农业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早春播种后地膜覆盖——主要是为了保持土壤湿度

B.及时晾晒收获的粮食——抑制呼吸作用,延长保存时间

C.及时排涝——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D.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2、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呼吸时会产生什么气体”,设计了以下四组对照实验,实验中的塑料袋均密封袋口,30小时后,将塑料袋中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最大的是

组别

塑料袋中放置

塑料袋摆放的环境

A

空气

黑暗处

B

新鲜菠菜和空气

有光照的地方

C

新鲜菠菜和空气

黑暗处

D

煮热菠菜和空气

黑暗处

A.A

B.B

C.C

D.D

3、“乌龟产卵”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能进行呼吸

B.能繁殖后代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产生变异

4、小麦细胞具有而人体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质   ③细胞膜   ④大液泡     ⑤细胞核   ⑥叶绿体   ⑦线粒体

A.①⑥⑦

B.①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

5、图中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

B.①到②的过程,有利于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和细胞更新

C.③④⑤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细胞分裂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风、雨等的腐蚀作用

B.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C.动物的取食作用

D.植物的吸收作用

7、人们常把苔藓植物当作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为它们(  )

A.植株矮小,没有输导组织

B.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

C.适合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D.茎、叶又小又薄,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

8、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生物多样性是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保障。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其栖息地,下列动植物与其栖息地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熊猫—高山竹林

B.灰喜鹊—松林果园

C.企鹅—淡水湖泊

D.仙人掌—温带沙漠

9、下列动物的表现,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在胡蜂群中,工蜂负责采食、喂养幼蜂,蜂后负责产卵,雄蜂负责与蜂王交配

B.牧羊犬看护山坡觅食的羊群,防止小羊掉队走失以及整个羊群的组织有序

C.在非洲,雌狮常分布成一定的方阵埋伏在草丛里,领头的雄狮会将猎物驱赶到雌狮的埋伏处,于是雌狮一同跃出,集体捕食

D.在狼家族中,只有狼王和狼后才有交配权,其余成员则没有交配权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

B.整个地球

C.生物圈

D.热带雨林

11、俗语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植物体内水分一般都是由根吸收,然后向上运输到茎叶。水从植物体根部运输到茎叶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2、中国传统文化中,柳者,“留”也,古人以“折柳送别”传递惜别之意。下列结构中能发育成柳枝的是(       

A.芽

B.幼叶

C.芽轴

D.芽原基

1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就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D.生物圈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14、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C.冬天雷鸟换上与冰雪一致的白色羽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6、下列不属于人体排出体内废物途径的是(       

A.尿液通过泌尿系统形成并排出

B.汗液通过皮肤排出

C.粪便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D.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17、含钾的无机盐能够使植物体(  )

A.枝叶繁茂

B.幼苗发育

C.茎秆健壮

D.种子提早成熟

18、“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了凉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水分不利于植物生长

B.随着温度不断升高,蒸腾作用会持续增强

C.大树底下空气清新与叶片的光合作用有关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少于光合作用利用的水分

19、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地里钻出的竹笋

B.恐龙有化石

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D.珊瑚碓

20、下列不属于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的是(  )

A.管内血流的速度很慢

B.数量多,分布广

C.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

D.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把下列概念图填完整:

_______________

22、绿色植物不仅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还维持了生物圈的__________平衡,同时,通过__________作用,促进和参与水循环.

23、人体内的废物除了二氧化碳和少量水是以气体形式通过___________排出的,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的。

24、在沙漠里限制生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  

 

25、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的范围从上往下可以分为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________

26、人类ABO血型系统包括四种血型:A型、B型、O型和________型。输血时应以输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

27、生物体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__________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_______________

28、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苗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填“原料”或“产物”)。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_____

(4)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玉米苗体内的___________增多了。

(5)本实验设计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我国植被面临的问题:人均森林面积少,且利用不合理;草场退化、沙化.________ 为全国的植树节.  

30、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清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mL唾液

37℃水浴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mL清水

37℃水浴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別是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2号  

4本实验用37℃水浴是因为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将下列食品保存方法与其对应的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四、判断题(共1题,共 5分)

32、仓库中晒干的玉米中不含水分。   _______

五、综合题(共2题,共 10分)

33、填充下表,区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______

______

条件

______

______

原料

______

______

产物

______

______

能量变化

______

______

34、心脏复杂而精密的结构是保证血液循环正常进行的基础,观察并理解下图中的心脏结构和血液流向,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______,其内流动的是______。血管2中流的血液是______

(2)若这个心脏为离体的猪心,经12的切口往心脏中注水,水将从[__]处流出,原因是8和12之间存在一种名为______的结构,能起到______的作用。

(3)人体血液循环中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终点是[   ]______

(4)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管1和7里流动的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处于______(填“结合”或“分离”)状态,是因为在循环过程中血液与______进行了气体交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