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铁、土
B.化合物:石墨、二氧化锰
C.氧化物:水、五氧化二磷
D.混合物:空气、氯化钠
2、工业上用NO生产HNO3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B.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分子数之比为2:1
C.反应②为
D.当O2、H2O足量时,60kgNO理论上最多生产84kgHNO3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CO气体中毒
C.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松软的糕点
D.用沉降、过滤等方法初步净化天然水
4、金属和合金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小
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为了增加金属产量,可大量开采金属矿物
D.钨的熔点高,可以用来制作灯泡中的灯丝
5、下列现象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现象 | 解释 |
A | 春天花香四溢 | 分子在不停运动 |
B | 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C |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D |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 分子体积变小 |
A.A
B.B
C.C
D.D
6、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H3
C.NO2
D.HNO3
7、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物
B.该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8、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糖水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
C.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D.打开白酒瓶盖可以闻到酒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9、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智慧。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A.只有①③
B.只有③
C.①②④
D.全部是
10、属于氧化物的是
A.空气
B.氧气
C.蒸馏水
D.氢氧化钙
11、类推的思想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类推正确的个数有
①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氧气
②化学变化往往伴随有颜色的变化,所以有颜色改变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④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会发光放热,所以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会发光放热
⑤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⑥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⑦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化学式为C19H19N7O6,因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而得名,在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与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
C.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3、下列变化为物理变化的是( )
A.煤分解制焦炭
B.石油分馏制汽油
C.工业制二氧化碳
D.实验室制氢气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5、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6、从茶叶中提取的已知化合物有700多种。其中茶多酚类物质是茶叶具有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某茶多酚的化学式为C17H19N3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C.该物质由17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7、氯乙烯(C2H3Cl)是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关于氯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B.氯乙烯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
C.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5
D.氯乙烯由2个碳原子、3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1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银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7
B.银原子的中子数为47
C.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7.9
D.银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g
19、某小组用NaC1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3g氯化钠固体和50mL水
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D.量筒内的水倒入烧杯时洒出到烧杯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20、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筑新时代美丽图景,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提倡绿色公交出行
B.研发可降解环保材料
C.随意焚烧生活垃圾
D.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处理废弃药品
C.称得10.05g固体
D.用完放置
22、春节期间妈妈给长辈拜年时买的中老年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离子
2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4
24、硫化氢(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3O22X+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SO2
B.H2S发生了氧化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D.硫化氢分子中含有氢气分子
25、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鱼池增氧剂,它能与水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a(OH)2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26、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制取原理为:MnO2+4HClMnCl2+Cl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收集氯气时需要尾气处理
B.反应前后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MnO2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制备Cl2与用双氧水制O2可采用相同发生装置
27、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建造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就用了大量的钢铁。
(1)钢铁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填“合理开采矿物”或“节约金属资源”)
28、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四种物质中,其中一种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特性),是其他三种物质不具有的。例如:常温常压时炭是固体,其他三种物质是气体,炭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试按上述要求再列举四例。
(1) 。
(2) 。
(3) 。
(4) 。
29、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净,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_作用。
30、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2)浙江大学研制出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它被预测可代替活性炭用于净水,说明它有较强的___________性。
(3)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一定要___________,以下气体不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可燃性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CO B. N2 C. H2 D.CH4
3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②___________。
(2)在过氧化氢、硅、高锰酸钾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图2的信息填空: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______,乙图中所示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丙图所示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_。
32、(3分)《闽南日报》报道,近日发生了一起盐酸泄漏事件。盐酸泄漏的瞬间,酸雾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酸味,泄漏的酸液顺势流入低洼的村庄,酸雾导致十余人住院观察。我校化学兴趣小组也在2015年4月2日由部分同学讨论这一事故的处理办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现在请全校同学一同探究:
(1)小明(化名)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______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的化学式)。
(2)小丽(化名)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在污染面积较大且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酸碱是否完全反应,因为_______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______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
33、图1、图2为两种饮用水简易净化装置。
(1)取少量山泉水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此水样为硬水。
(2)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对此山泉水进行净化,其原理和实验室中_____操作相同。
(3)图2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最终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Ⅰ.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_______________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不同.
(2)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_______________,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若D为离子,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2)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__________.
(3)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
35、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净水器中常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请你指出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
(2)电解水的装置如上图所示,试管A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6、已知:Cu+2H2SO4(浓)CuSO4+ SO2↑+2H2O。有关CuSO4制备途径如图所示。
(1)从环保角度考虑选择②相比于①制备硫酸铜的主要优点为 。
(2)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7、如图中的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小兰用高锰酸钾在A、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用C收集满氧气后,还需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要用F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________(填”a或b”)进入。
3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实验中使用过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B图所示实验中,①③为湿润的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石蕊试纸。将高、矮蜡烛点燃。塑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3)C图所示实验能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的现象是______,该实验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
39、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溶液。
(2)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请另外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
(3)曲线上b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
(4)c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
40、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加碘,简称碘盐.
(1)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碘酸钾中钾、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若1kg碘盐中含30mg碘。已知成年人每天约需要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从碘盐中摄取的,则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 g?
(3)多少克碘酸钾中含碘元素2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