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分解。某200g含氢元素10.7%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经实验测定已变成纯净物,则放置过程中产生氧气的总质量为
A.10g
B.178.6g
C.7.4g
D.21.4g
2、“信阳毛尖”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有三种元素
B.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属于氧化物
3、面粉厂内要防止爆燃,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A | B | C | D |
A.A
B.B
C.C
D.D
4、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说明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质量很小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物质变化无处不在。下列变化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燃料燃烧
B.活性炭净水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D.石墨导电
6、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7、2023年某县电商文化节推出了富硒黑小麦,富硒小麦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其中的“硒”是指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8、区分下列各种物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实验方法 |
A | 纯金和黄铜 | 观察颜色 |
B | 二氧化碳和氮气 | 伸入燃着的木条 |
C | 氧化铜和炭粉 | 在空气中加热 |
D | 铝片和锌片 | 硫酸铜溶液 |
A.A
B.B
C.C
D.D
9、生活老师对小明自带的早午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油盐肉过多,奶类和新鲜水果太少。其中奶类提供主要营养素是
A.脂肪
B.葡萄糖
C.蛋白质
D.维生素
10、“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是对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和小雪的形象描述。雪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质量增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水分子间间隔变小
11、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2、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CO2和Cu合成醋酸。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B.整个转化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C.醋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D.该项合成技术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1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60个碳原子:C60
B.氧化铝:AlO
C.钾元素:K
D.2个镁离子:2Mg+2
14、如图为两种气体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微粒,且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B.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分子个数一定不变
C.在该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抽离玻璃片该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5 | 15 | 1 | 5 |
反应后质量(g) | 11 | x | 1 | 22 |
A.丙不一定是催化剂
B.丁可能是单质
C.x=12
D.反应中的甲、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17
16、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1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氧化钙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D.将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
18、很多成语、俗语、诗词、甚至广告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金刚石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19、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体积的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的效果,实验装置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石灰水吸收的效果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知水能吸收
C.浓度降低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对比曲线①和②可以说明,石灰水比水吸收的速率更大
20、下列实验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一可证明铁生锈需要有水和氧气参加
B.实验二火柴头斜向下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实验三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中含氢、氧元素
D.实验四镁条剧烈燃烧,说明金属镁发生火灾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1、下列实验操作和结果都正确的是
A.用规格为20mL的试管加热10mL液体
B.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左码右物得到质量为14.5g(1g以下为游码),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为14g
C.实验室制取CO2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使用浓盐酸
D.小明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45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5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20mL
2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生铁
B.化合物:氯化钠、氧化汞
C.氧化物:氧化镁、氧气
D.单质:氮气、铜
2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现象的发生,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4、“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戊二醛(C5H8O2)被誉为化学消毒灭菌剂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在防疫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下列有关戊二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戊二醛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B.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C.戊二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戊二醛分子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比为3:4:2
25、“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不必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
B.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可以代替饮用水长期饮用
C.铁、锌、铅都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用甲醛浸泡水产品,会破坏蛋白质结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26、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将b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27、用化学符号表示:
钠元素 (2)三个磷原子 (3)氮气 (4)两个氧分子 (5)2个钙离子_________
28、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铁离子_____2个碳酸根离子_____氯化铵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29、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变化。
(2)A.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化学式为C3H8: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小明家把燃气报警器安在了离地面比较近的地方。请问:小明家使用的燃料是______(填A或B);某天夜间报警器突然响起,小明立即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______。
3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M点的含义是_____。
(2)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_。
(3)t3℃时,将等质量的a、c两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a_____mc(填“>”“<”或“=”)。
(4)若将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时,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填序号)。
A c的溶解度
B 溶质的质量
C 溶液的质量分数
D 溶剂的质量
(5)t3℃时,将50gb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两位小数)_____。
31、现有A~G七种物质,已知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是可燃性气体单质,G溶液为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 ; F: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反应① ;
实验现象 ;
反应② ;
实验现象 。
(3)在反应①②③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32、2019年11月5日-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
(1)世博园区内使用的电动车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这些物质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____。
(2)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的横梁、柱子的外包装选用的是铝板。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
33、下列物质中:①CO2②H2O③KMnO4④MnO2⑤O2⑥空气⑦氨气⑧NH4Cl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 。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 。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 。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 。
(5)属于单质的是___ 。
34、一定条件下,物质A()与B(
)反应生成C(
),下图是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分解”或“化合”)
(2)根据此微观示意图,请指出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
35、填写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
元素名称 | 银 | _____ | 氮 | _____ | 氖 | _____ | 钡 | _____ |
元素符号 | ____ | P | _____ | Zn | _____ | Cl | _____ | Al |
36、化学的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
(1)由图1推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2)由图2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填微粒符号)。
(3)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N(NO2)3中N、O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3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装置用字母表示):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要收集较纯净氧气的收集装置是_____,写出此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
(2)如果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在上面可选择的____发生装置(填字母),该发生装置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______,向该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必须___________,该步骤的详细操作_____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5)实验室通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已知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那么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
38、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盐酸的四条化学性质(即盐酸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溶液变______色。
(2)小红将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她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过一会儿,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小红的这个实验体现了性质______(填序号)。
(3)为了验证性质③,小红同学向盐酸中滴入AgN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9、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
(1) 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X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点表示物质中,mN:m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点所表示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F点对应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 , KNO3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O22Mg0
2H2+022H20
2C0+O22C0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①______;②______。请再写出一个具有以上共同点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