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戊二醛(C5H8O2)被誉为化学消毒灭菌剂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在防疫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下列有关戊二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戊二醛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B.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C.戊二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戊二醛分子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比为3:4:2

2、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为3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核外电子数为34

D.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3、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停下来后就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身体内乳酸积累造成的。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化合物

B.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为1:2:1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1:2

B.一氧化碳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C.反应前后方框内的物质都属于混合物

D.反应后小框内补充的微粒为“

5、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b中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该实验结论是: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试管a、b中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根据水分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推测水的组成

6、三氟化氮(NF3)是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用于蚀刻硅芯片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硅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之比为1:1

C.该反应的产物均为气体

D.该反应的四种物质中只有一种是单质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

C.连接仪器

D.放块状固体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B.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C.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程度使用木炭

D.在原子里质子数可能等于中子数

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无结晶水)在水中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100g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甲物质溶于水时显著放热

B.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50℃降到10℃,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将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

10、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

B.氯酸钾

C.四氧化三铁

D.大理石

1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4

D.t1s时容器内丙物质的质量为4g

12、双氢青蒿素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现有2.84g双氢青蒿素燃烧生成6.6gCO2,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A.5:6

B.63:5

C.5:36

D.5:37

13、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滤纸和漏斗之间有气泡

B.将混合物直接倒入漏斗中

C.玻璃棒紧靠单层滤纸致其破损

D.倾倒液体时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14、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15、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可燃物在氧气中达到一定的温度

C.只要是可燃物

D.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

16、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使硬水变为软水

B.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无色透明的深层地下水属于纯净物

D.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17、家中使用燃气热水器时,有气体中毒的风险,该气体可能是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8、毒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近热映的连续剧《破冰行动》涉及到的毒品有海洛因和冰毒,其中冰毒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C10H15N),下列关于冰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甲基苯丙胺含26个原子

C.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g

D.甲基苯丙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19、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Y投入到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Y>X>Z

C.Z>Y>X

D.Z>X>Y

20、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2和O2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活性炭,观察现象

C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鉴别H2O和H2O2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22、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A.反应①的现象为:产生氢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B.转化②可以通过与反应实现,属于置换反应

C.能实现转化③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

D.反应④只能通过铁和稀盐酸反应实现转化

23、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A、B、C、D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4:1

C.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D.催化剂能增加生成气体的产量

24、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水挥发,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容易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25、如图是钠和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后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相同

B.电子层数相同

C.钠和镁都属于金属

D.金属钠和镁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固体取用

B.滴管放置

C.氧气验满

D.气密性检查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

2)硫酸根离子_________

3)硝酸银中银元素显正一价_________ 

4)氯化镁中的阴离子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___________

2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任写一种)

(3)要将 t2℃时 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

29、新冠病毒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消毒杀菌。戊二醛(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一”、“=”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试计算:

(1)戊二醛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2)50g戊二醛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

30、根据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铝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3)图1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①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②硒原子的中子数是______

③该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④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______(填离子符号)。

31、完成下列小题

(1)按要求从硫酸、碳酸、氢氧化镁、氢氧化钠、二氧化硫、氧化钙、氢气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①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___________

②一种易分解的酸___________

③一种可做干燥剂氧化物___________

④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碱___________

(2)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①褪黑素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综合性激素,它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13H16N2O2。褪黑素属于___________(填“无机物”“有机物”或“混合物”之一),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②生产加碘食盐通常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碘酸钾是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在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

③铁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硫酸亚铁(FeSO4)是常用的补铁药物,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2、如图所示,为某反应的微观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后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3、(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

①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

②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

③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有助于理解反应实质

①结合图一分析,该微粒转化过程是Mg原子失去电子变成Mg2+,H+______(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H原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据图二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据此推理,硫酸氢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______色。

34、下图是某饮品标签的部分内容。

(1)该饮品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镁离子的符号为____的名称是____

(3)配料表中其余两种物质由标签中所示离子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5、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请回答:

(1)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2)大气中CO2的产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过程______(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3)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是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______(写化学式)。

(4)为了使山更青天更蓝,人们正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请举例一种新能源______

(5)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B.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C.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36、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水____________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图中______________(填序号)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8、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参与一起探究。

【实验1】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某小组同学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有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1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1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1)由图1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在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密度为1.1g/mL)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密度为1.0g/mL)的体积___________mL,就能使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结果保留整数)

【实验2】从溶液电导率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小组同学根据图2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分别测定A试管和B试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4)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试管B中___________(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5)表示A试管中溶液电导率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图3”或“图4”)。

(6)图4中电导率的变化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CO2排放过多.低碳生活能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CO2的排放.

1)下列生活方式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_____(填字母).

A 使用节能灯          B 少用机动车             C 多用塑料袋

2)从火力发电厂尾气中捕捉的CO2纯度很高,可制成固态做食品保鲜剂,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___CO2还可以被封存在地下咸水层,最终转化为固态碳酸盐,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在催化剂作用下,CO2H2按照分子数1_____反应生成甲醇(CH4O)和水.甲醇可添加到汽油中制成甲醇汽油,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0、实验室可分别用KClO3H2O2 溶液制取氧气。

1)写出KClO3氯酸钾中阳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2 g过氧化氢与多少g氯酸钾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 设未知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