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方案) |
A | 鉴别奶粉和淀粉 | 加碘水,观察颜色变化 |
B |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 滴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
C | 除去盐酸溶液中的硫酸 | 滴加适量Ba(OH)2溶液,过滤 |
D | 分离KCl与MnO2固体混合物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A.A
B.B
C.C
D.D
2、电解水的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3、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气体发生和收集问题,已知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9 g/L,请你分析以下A、B、C、D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气体 | 标准状况下密度 /(g .L-1) | 溶解性 |
A | 0.093 | 难溶 |
B | 1.429 | 微溶 |
C | 0.771 | 易溶 |
D | 1.997 | 可溶 |
A.A
B.B
C.C
D.D
4、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MgO
C.NaOH
D.
5、从水分解的微观模拟图(如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C.水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的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6、下列溶液中,常温下呈蓝色的是
A.医用酒精
B.生理盐水
C.硝酸银溶液
D.硫酸铜溶液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量取液体体积读数
D.称量NaCl固体
8、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常用科学方法,如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天然气
B.盐酸
C.氢氧化钠
D.氧气
9、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物质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A.Na2CO3
B.Cl2
C.H2
D.NaOH
10、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中可加入少量稀硫酸或烧碱以增强导电性
B.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
1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破釜沉舟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针
1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液体
D.量取9.5mL液体
1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材料:生铁、硬铝、18K金
B.盐类:NaOH、NaHCO3、K2SO4
C.铵态氮肥:(NH4)2SO4、NH4NO3、CO(NH2)2
D.溶液:生理盐水、白酒、蒸馏水
14、某元素R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RCl3,则R元素对应的氧化物为
A.RO
B.RO3
C.RO2
D.R2O3
15、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在化学上的成就是
A.修订元素周期表
B.测定空气成分
C.主持测定相对原子量
D.确立了原子学说
16、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C.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
D.一个黄酮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7、化学实验操作必须规范,否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
B.沸腾了吗
C.能这样吗
D.真好玩
18、我国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N2H4作燃料,N2H4在点燃时与助燃剂X能发生如下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
A.O2
B.N2O
C.NO2
D.N2O4
1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读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固体药品的取用
20、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后恢复原状。如下表中液体
和固体
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水 | 水 | 水 | 双氧水 | |
氧化钙 | 硝酸铵 | 氢氧化钠 | 二氧化锰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1、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如图钕(Nd)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钕的原子序数是60
B.钕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0
D.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
22、开封北宋州桥遗址考古项目中出土了多个文物,其中包括三尊铜造像,在铜造像表面有部分绿色的铜锈[Cu2(OH)2CO3],铜锈产生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X+H2O=Cu2(OH)2CO3,其中X的化学式为
A.C
B.CO
C.CO2
D.H2CO3
2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探究甲烷的组成
B.比较火焰三层温度
C.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
D.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
24、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量筒中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方程式:
B.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变少
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会分解很慢
25、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 降低油的着火点 |
B | 泡茶时,茶壶中的滤网将茶水与茶叶分离 | 滤网具有吸附作用 |
C | 春节用墨汁书写对联字迹长久不变 | 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 |
D |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 空气中氧气易溶于水 |
A.A
B.B
C.C
D.D
26、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铁矿石
B.金刚石
C.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D.氢气燃烧生成的水
27、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
(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①消毒杀菌②过滤③蒸馏④活性炭吸附⑤加明矾吸附沉降。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涉及化学变化的步骤是______(填序号),过滤后得到的水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在实验室里可通过_______方法来得到纯水,日常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8、物质分类是化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下列各组物质中:(填序号)
①洁净的食盐水 ②氯化钠 ③铁粉 ④冰水混合物 ⑤可乐⑥四氧化三铁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29、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2)标出C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3)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图乙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0、(1)要学好化学,记住物质的化学符号及化学反应方程式非常重要,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镁离子_____、标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氩气______水_____。
(2)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和另外两种气体,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 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依次是_____;空气_____;(填化学式,合理即可)。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小水珠,请试着写出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31、在下列图片和各自意义的表述中,找到对应关系,在答题卡上用字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丙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2)结合图示分析,该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用符号表示)。
(3)用化学符号表示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
(4)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你知道下列生活常识体现的化学知识吗?
(1)现代玻璃门窗既美观又实用,请回答:玻璃属于_____材料。(填“天然”或“人造”)
(2)要证明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__来检验。
(3)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4)井水中含有较多地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生活中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5)我们用洗洁精清洗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洗洁精的_____作用,还可以用汽油除去油污,这是利用汽油的_____作用。
(6)生活中常遇到“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是指_____。
(7)溶解时会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生活中自热米饭等便携式“自动加热”的食品,就是利用这个放热原理,我们学过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_____。
34、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周期信息的,请回答:
第一周期 | 1H氢 |
| 2He 氦 | ||||||
第二周期 | 3Li 锂 | 4Be 铍 |
| 5B 硼 | 6C 碳 | 7N 氮 | 8O 氧 | 9F 氟 | 10Ne 氖 |
第三周期 | 11Na 钠 | 12Mg 镁 |
| 13Al 铝 | 14Si 硅 | 15P 磷 | 16S 硫 | 17Cl 氯 | 18Ar 氩 |
(1)氢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失”或“得”)电子,此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
(4)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下同)过渡到_____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_______(填序号)。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NH4+和H2O
35、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利用此装置制取氧气时,还要做的改进是 ,其作用是 。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管通入。
(3)某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由于该同学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容器内的反应就停止了,若想集满这瓶气体,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两种方法:
① ;
② 。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你认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 + 3H2 ======== 2NH3。用、
、
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 (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36、构成物质的三种微观粒子是____,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
37、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采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制取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能选择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此方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8、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①②⑧和_____(填序号)可以组装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补充一种仪器_____(填名称)和①③④⑤⑥等仪器和上述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使用酒精灯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_______(填“上”或“下”)倾斜。
39、为了研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做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开始后可观察到如下现象:玻璃管中的粉末由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这说明了氧化铁在反应中失去了_______而被还原,这种粉末就是被还原出来的_______;澄清石灰水中出现_______,这说明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_______而被氧化,产生了_______气体。
(2)若一氧化碳是足量的,要制得56 g铁,至少需要氧化铁_______g,同时能产生二氧化碳_______g。
40、要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必须用的操作是_____,家庭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某同学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如果集气瓶底预先留了足量的水,结果集气瓶还是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放些氢氧化钠溶液时为了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