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酒精挥发
B.铁棒磨成针
C.食品腐烂
D.海水晒盐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B.水能浇灭燃着的木材,是水降低了其着火点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B.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4、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发现家里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出泄露的燃气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药品
C.用煤炭取暖时,在煤炉放一盆水,可防止 CO 中毒
D.进入山洞、枯井、菜窖等地方时携带燃着的蜡烛或火把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汞元素:HG
B.氯化铁FeCl3
C.2个镁离子:2Mg+2
D.8个硫原子:S8
6、工业用NO生产HNO3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N、O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B.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分子数之比为2∶1
C.转化②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 2HNO3+NO
D.理论上,每15kgNO可生产得到63kg的HNO3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
B.收集氢气
C.滴加液体
D.溶解氯化钠
8、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牛奶
C.84消毒液
D.蒸馏水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检查气密性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B.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蜡烛燃烧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超市中出售的高钙牛奶中“钙”指的是钙元素
11、从图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与单质的质量比为7:8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生成物中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2、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质软,金刚石坚硬,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CO中毒
D.CO和CO2都是大气污染物
13、下列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Ba2+、Cl-、
B.K+、Na+、、OH-
C.Cu2+、、
、Na+
D.Zn2+、Fe3+、、
14、有空气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常做食品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较稳定,不会和任何物质反应
D.水中的鱼虾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15、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物质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B.D的化学式为H2S
C.B物质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
D.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B.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C.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D.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二氧化锰下反应
17、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提出了“石油”的概念:“鹿郭、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然(通‘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D.石油燃烧产生炭黑,说明石油含有碳元素
18、粗盐提纯实验需经过下列操作,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19、下列图像能符合题意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
B.通电分解水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将一定量盐酸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则图中物质R是二氧化碳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会发生改变
B.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约含有氧气21%、稀有气体0.03%
C.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电光源等领域,是一种重要资源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1、以下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是
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B.用武德合金做电路保险丝
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D.用醋清洗水垢
22、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捷的方法把下列物质鉴别出来: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锌③氯化钡④氯化铜⑤硝酸钾五种溶液,则被鉴别出来的物质的正确的顺序是
A.④①③⑤②
B.④③①⑤②
C.④②③①⑤
D.④①②⑤③
23、下列厨房常见物质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面粉
C.菜籽油
D.胡椒粉
2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H2O
B.KMnO4
C.O2
D.CO2
25、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楼道里禁止堆放纸箱等易燃物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6、如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⑧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转化②过程中吸收热量
C.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可用④来解释原因
D.C、CO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27、近年来市场流行一种水素杯,也叫富氢水杯(即水中含有高浓度氢气),宣称富含氢气的水对人体有诸多好处。水素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
(1)水素杯通电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是_____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
(2)水素杯的工作原理能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3)很多人对富氢水杯是否真的“富氢”提出了质疑,他们的理论依据可能是______
28、根据题意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___________。
(2)液氨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常见的一种溶剂__________。
(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__________。
29、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为了防止中毒,常在煤气里加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便及时发现。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常作燃料。写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两条):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条):_____________,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0、防疫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生活场所进行杀菌、消毒。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原因是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与洁厕灵中的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气体氯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_;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
(3)氦气___________;
(4)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一。
(1)关于上述两个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都放出大量的热
B.都能直接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C.均发生氧化反应
D.实验时集气瓶底都需要预先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
(2)写出B中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实验二:如图二,A是底面积为50cm2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操作过程: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断开电源,然后冷却至室温,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3)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4)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至______(填整数)cm处。
3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铼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___。
(2)若B表示离子,则X=_________。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C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F和Cl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烷与水蒸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液态氧;③净化后的空气;④冰水共存物;⑤铜;⑥氖气;⑦四氧化三铁;⑧氯酸钾。其中: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均填序号)
35、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种植豆科植物的土地一般不施肥而含氮量较高,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
(3)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4)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_______。
36、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___;若C表示氯离子,则X=_______________,该粒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7、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选用B装置并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若反应很剧烈,实验必须安全注意,下列操作合理的是(填序号,多选题)
A.控制滴液速度
B.用小体积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D.降低反应物浓度
(3)实验室利用装置C可制备CO2,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装置C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
(4)若使用图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通入。
38、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封闭有空气,右端管口跟大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 cm处,实验开始时,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
(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白磷(温度达到40 ℃时可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塞首先向(填“左”或“右”)____________移动;降低温度的过程中向____________移动。恢复室温后,活塞应停在约____________cm处(白磷足量)。
(2)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北京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图所示:
(1)炭滤池中常用煤粉替代活性炭,这说明煤粉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净水方法除(1)中涉及到的还有_____(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杀菌消毒
(3)吸水井中通入的氯气和氨气可生成氯胺.氯胺可缓慢释放出具有消毒作用的物质.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
a.对天然水消毒 b.对生产过程中的水消毒 c.对输往用户的水消毒.
40、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还有什么气体?
(2)如果能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的两点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