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会造成生态污染的是
A.燃煤发电
B.垃圾回收
C.街道酒水
D.植树造林
2、我国科学家利用复合光催化剂人工合成了燃料,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上述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B.生活垃圾分类,节省可再生资源
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加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缓解“能源危机”
4、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筑新时代美丽图景,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提倡绿色公交出行
B.研发可降解环保材料
C.随意焚烧生活垃圾
D.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5、10℃时,将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图1是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图2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对甲、乙两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B.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蒸发结晶法分离提纯甲
D.温度升高至25℃时,图1试管内所得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6、中外科学家联合研究团队成功合成了T-碳,T-碳是可与石墨和金刚石比肩的碳的另一种碳单质(微观结构如图所示),是通过激光照射悬浮在甲醇溶液中的多壁碳纳米管合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碳中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T-碳是化合物
C.碳纳米管转化为T-碳是化学变化
D.T-碳、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7、恒温蒸发掉某溶液的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剩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8、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学习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离子带电,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化石燃料燃烧易造成污染,应禁止使用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表示反应前的质量,“
”表示反应后的质量)
A.X=19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丁一定是化合物
10、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难溶于水
B.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都是有毒气体
D.分子构成相同
11、甲醇汽油是将甲醇(化学式为CH3OH)和汽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下列有关甲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醇是一种碳氢化合物
B.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D.甲醇充分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2、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就此说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13、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A.禁止烟火
B.禁止吸烟
C.禁止燃放鞭炮
D.禁止堆放易燃物
14、纳米二氧化钛(TiO2)可净化室内空气,TiO2中Ti的化合价为
A.-4
B.-2
C.+2
D.+4
15、德化白瓷有如脂似玉的特点,其制作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画图雕塑
B.制模注浆
C.修坯施釉
D.入窑烧制
16、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
微观示意图 |
A.A中硫、氢原子个数比为1:2
B.“”表示氧分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7、将泡腾片[含维生素C、柠檬酸(C6H8O7)和碳酸氢钠]放入水中可看到大量气泡产生;某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其中一个反应为:。为测定生成物NaxC6H8-xO7化学式中x的数值,用4套相同装置(图1)加等量的水后,分别装入不同质量的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固体进行实验,测得该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体积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 柠檬酸/g | 碳酸氢钠/g | 气体体积/L |
1 | 1.92 | 0.84 | 224 |
2 | 1.92 | 1.68 | y |
3 | 1.92 | 2.52 | 672 |
4 | 1.92 | 3.36 | 672 |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方程式中的M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B.读取量气管数据前若未调节水准管使左右液面相平,测得气体体积将偏大
C.表格中y=448
D.应选用第3组实验的数据进行计算,经计算x=3
18、库水经净化后,成为自来水走进千家万户。下面是人们生活用水的四个情景,其中描述错的是
A.帮妈妈洗碗:向水中加入的洗洁精可以溶解油污
B.给花草浇水: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C.为长辈沏茶:茶叶悬浮于水中不能形成溶液
D.给鱼缸换水:水中生物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
19、按氯元素的化合价从低到高顺序排列为:HCl,Cl2,X,HClO2,KClO3,那么X应是下列物质中的
A.NaClO
B.NaCl
C.HClO3
D.KClO2
20、2023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B.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C.水通电正负极所得气体质量比为1:2
D.通过煮沸可以把硬水转化成软水
21、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烧杯
2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大量食用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C.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D.食品包装袋内放一包铁粉,用来吸收袋内空气中的水和氧气
23、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采用绿色、可再生燃料——甲醇(CHx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在-30℃至50℃环境下均能正常燃烧。如图是“绿氢”制备甲醇的流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4
B.制备甲醇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H2+CO2→CHxO+H2O
C.捕捉烟气中的CO2制备CHxO,体现了“低碳”理念
D.甲醇未来可能会取代汽油、柴油,成为新一代的燃料
24、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共同达成了“阿联酋共识”,该协议首次呼吁各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
B.太阳能
C.天然气
D.石油
2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2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正确的说法是
A.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增多会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和繁殖
B.蒸馏和煮沸是常用的硬水软化方法,二者都属于物理变化
C.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27、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注意按示例要求书写大小写。示例:Ag
(1)锂元素_______;
(2)3个钙离子_______;
(3)碳酸钠_______;
(4)氧化镁_______。
28、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中,选出所有适合的微粒名称填写下列空白。
①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②带正电荷的是 。
③一般来说,同一种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
④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
29、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析出硝酸钾晶体2克,第二次蒸发掉10克水,析出硝酸钾晶体3克.问:
(1)原溶液是 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
(2)第三次再蒸发掉10克水,又析出硝酸钾晶体 _____克.
(3)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_____.
30、家庭厨房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包含着许多化学内容。
(1)家庭厨房中的“柴”趋向洁净,有木柴、煤气、液化石油气,还有______(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等。
(2)我国的食盐品种丰富,有锌盐、硒盐、低钠盐、加碘盐等等。这些食盐中含的锌、钠、硒、碘等是指(填:单质、原子或元素)______。
(3)炒菜的铁锅底部因积水出现少量红棕色物质,可用_____(填一种调味品名称)除去。
(4)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31、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原子______。
(2)7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
(3)5个亚铁离子______。
(4)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5)乙醇______。
32、写出对应的元素符号: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钙片为人体补充的元素_______;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
33、“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如图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或元素的信息,请回答:
(1)图E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_,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氦-1、氦-2、氦-3,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土壤含有丰富的氦-3,它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中______。(选A、B、C、D中一项)
(3)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补全图2横线处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
34、某元素R的氧化物R2O3中R的质量分数为7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已知R原子的中子数为30,则R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
35、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和 ______。为了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现在我们常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______。
36、(5分)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其目的是: ;
(2)若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测出的氧气含量偏 (填“高”或“低”);
(3)已知:镁+氮气氮化镁(固体),镁+二氧化碳
氧化镁+碳。根据上述反应可知,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为什么? 。
3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图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B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C图中的实验操作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
(4)D图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_。
38、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表中为①~④处所放药品。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药品 | 白磷 | 红磷 | 被沙子覆盖的白磷 | 被沙子覆盖的红磷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升温至60℃,对比_______(填序号),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设计①、③的目的是_______。
39、某实验小组想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实验5 |
黄铜质量/g | 40 | 40 | 40 | 40 | 40 |
加入稀硫酸质量/g | 30 | 60 | 90 | 120 | 150 |
生成气体质量/g | 0.3 | 0.6 | 0.9 | 1.0 | 1.0 |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从实验 开始金属已经完全反应.
(2)计算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
40、(5分)
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南通狼山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进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 甲同学 | 乙同学 | 丙同学 | 丁同学 |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20.0 | 30.0 | 45.0 | 50.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6.0 | 4.0 | 1.0 | 1.0 |
试回答:
(1)10.0g样品与45g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剩余______ (填“是”或“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2)10.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