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图中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是一种基本的化学素养。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红棕色固体氧化铁
B.向硝酸银溶液中伸入铜片: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C.电解水:产生大量气泡,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所以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4、氮气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主要原因是
A.无色气体
B.属于纯净物
C.不支持燃烧
D.化学性质不活泼
5、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6、“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一定生成CO2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食品包装袋充氮气防腐
B.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C.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D.生石灰用于“自热米饭”的加热包
8、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量筒中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方程式:
B.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变少
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会分解很慢
9、磷酸亚铁锂()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之一。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的质子数为3
B.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锂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0、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从物质类别上看:图示物质中有2种氧化物
B.从微观构成上看:图示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元素价态上看: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D.从反应类型上看: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12、实验室中的药品要求分类存放。某实验室1号柜存放的是氧化物,2号柜存放的是金属单质,3号柜存放的是非金属单质,4号柜存放的是溶液。二氧化锰(MnO2)应存放的实验柜是
A.1号柜
B.2号柜
C.3号柜
D.4号柜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2NaOH+SO3=Na2SO3+H2O
B.2KMnO4K2MnO4+MnO2+O2↑
C.3Fe+2O2Fe3O4
D.4CO+Fe3O43Fe+4CO2
1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闻气味
B.夹试管
C.连接仪器
D.点燃酒精灯
1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
16、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17、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核电荷数是15
C.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1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也不变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要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只能加催化剂
D.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利用木炭也可以
19、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元素核电荷数大小:Na>Mg>C>H
B.氮元素的化合价:HNO3>NH3>NO2>NO
C.金属活动性强弱:Zn>Cu>Sn>Ag
D.地壳中元素含量:Fe<Al<Si<O
20、全球增温潜势(GWP)表示一种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与等质量CO2产生的温室效应的比值(见下表)。下列气体中产生温室效应最强的是
温室气体 | GWP |
甲烷 | 29.8 |
一氧化二氮 | 273 |
氟利昂 | 6226 |
六氟化硫 | 22800 |
A.甲烷
B.一氧化二氮
C.氟利昂
D.六氟化硫
21、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难溶于水
B.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都是有毒气体
D.分子构成相同
22、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硅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为Si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23、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某新能源汽车定位系统应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AlN),其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5
C.0
D.+3
24、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天气有关的是
①森林砍伐 ②汽车尾气 ③燃放烟花爆竹④工业粉尘 ⑤煤炭燃烧 ⑥焚烧秸秆
A.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25、下列做法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A.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B.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6、下列关于“物质一性质一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燃性—火箭发射
B.活性炭一吸附性一冰箱除臭
C.金刚石—硬度大一切割玻璃
D.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食品防腐
27、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3个氮原子______;
(2)2个硝酸分子______;
(3)氦气______。
(4)氧化亚铁______;
(5)2个氨分子______;
(6)硫酸铵______;
(7)2个铁离子______;
(8)标出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9)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28、(3分)M带2个单位负电荷微粒结构示意图
则:X的值是______,M原子的最外层有 个电子。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M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__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9、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0、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 | B用下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
|
|
(1)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1)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选用下列物质的标号填空。
A 石墨 B 干冰 C 焦炭 D 乙醇
(1)可用于炼铁的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可用于皮肤消毒的是_____。
(4)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
32、饮用水的净化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贮存、净化、输水.水库将雨水、江河和溪流里的水汇集贮存起来,净化时首先在水中加入沉淀剂,这些物质可以使悬浮在水中不溶性颗粒逐渐的沉降下来.如图是水的净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的沉淀剂(絮凝剂)有______;
(2)若A中是小卵石和石黄沙的作用是____;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要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若B中是粒状活性炭,其目的是______。
(4)进入水管网或水塔中的水是否是纯净物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凉开水养鱼,鱼易死亡,原因是凉开水中缺少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②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填气球,氦气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③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硫酸钙中的阴离子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
④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图中“”和“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填字母) 。
A.
B.
C.
D.
(3)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___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③当a=11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34、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这个过程主要是将水中的可溶性钙或镁盐转化为碳酸钙或碳酸镁(水垢的主要成分)沉淀的过程。请你写出用稀盐酸除去水垢的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5、下图是常见的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
(1)图中的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三个反应都体现了氧气的______性和______性。
(3)在做丙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要加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6、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只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只写出一个)。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7、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
(1)标出仪器名称a是_____;c是_____;m是_____。
(2)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①除选用上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
②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③当实验即将结束时,正确操作是_____。
A.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B.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然后熄灭酒精灯
38、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是稀释浓硫酸的错误操作,该错误操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9、如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用“>”“<”“=”符号填写)
(2)t2℃时,所得的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
(3)t2℃时,配制三种物质的溶液处于M点时,达到饱和状态的物质有_____.
(4)在t2℃时,将50克A物质充分溶解于40克水里,可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克.
(5)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
40、(1)硫、红磷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试推测这样做的目的各是什么? _____
(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水面没有上升到?试分析原因。(至少写出三条)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