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物质对应的主要成分不正确的是

A.煤气—CO

B.双氧水—H2O2

C.天然气—CH4

D.石灰石—Ca(OH)2

2、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CO)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B

N2(O2)

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C

铁粉(Cu)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CuSO4溶液(H2SO4)

加入过量Fe粉,过滤

A.A

B.B

C.C

D.D

3、冰毒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冰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

B.该物质的1个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C.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4、把20%的硝酸钾溶液50g加水稀释到200g,则稀释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5%

B.20%

C.12%

D.6%

5、实验室中物质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水样是否是硬水

加入几滴肥皂水,振荡

B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量温度的变化

C

鉴别CO和H2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

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6、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海水晒盐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

7、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的简便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溶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8、在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将氢化钠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会沉淀出来

B.氯化钠不会分离出来

C.氯化钠可能会变成其他物质

D.无法确定

9、下列对化学符号的宏观或微观意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A.Fe3+中的“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

B.N2中的“2”表示氮气中含有2个氮原子

C.H2O既可以表示一个水分子,也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

D.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稀有气体

B.合金

C.干冰

D.焦炭

11、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使硬水变为软水

B.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无色透明的深层地下水属于纯净物

D.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电解水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一定量红磷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D.一定量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

13、中学生要有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B.进入久未开启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C.在加油站吸烟可能会引发爆炸

D.发生火灾逃生时,不能乘坐电梯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Mg(OH)2

B

除去CuO中少量的C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C

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加入 Ba(OH)2溶液

D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或做法

微观解释

A

煮沸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煮沸后,自来水中含量降低

B

疫情防控期间,喷洒酒精或“84”消毒液时都能闻到气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

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加热水时,水沸腾

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16、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铁高温下化为铁水

C.铁生锈

D.蔗糖溶解

1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8、人造钻石又叫锆石,因合有锆元素而得名,下列有关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锆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锆元素的符号为Zr

C.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

D.锆原子中的微粒总数为40

1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一定量的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向盛有一定量MnO2的烧杯中不断加双氧水

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A.A

B.B

C.C

D.D

20、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为

A.XYZ

B.XZY

C.YZX

D.ZXY

21、山梨酸钾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等行业,下列关于山梨酸钾(C6H7O2K)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梨酸钾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山梨酸钾由 16个原子构成

C.山梨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山梨酸钾中含有 O2分子

22、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过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利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23、如图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4、202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鼓励乘私家车,方便出行

B.禁用农药化肥,保护水源

C.垃圾分类回收,保护环境

D.发展火力发电,缓解电荒

25、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26、如图是部分元素周期表及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元素的符号是A1

B.三种元素位于同一族

C.A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g

D.硫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D表示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_

(2)其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

(3)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

(4)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___________

28、国际卫生组织已经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熔点是 ,沸点是 。苯的化学式是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与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____

(2)苯的化学性质有____

29、某有机化合物6克,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克CO2和3.6克水,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按照C、H、O顺序书写)。

30、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

(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____,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

(3)生活在小河中的鱼儿能够呼吸,主要是由于河水中含有(填标号)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水分子

D.氧原子

31、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

(3)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时,液体沿试管内壁玻慢慢倒入试管中。____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_____

32、现有①氧气  ②氢气  ③水  ④氮气  ⑤石灰石 ⑥高锰酸钾 ⑦稀盐酸,根据要求,用物质或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符号填空:能供给呼吸的是______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 ,能作高能燃料的气体_________,覆盖地球大约3/4的表面的液体__________ ,紫黑色的固体____________,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液体试剂____________

33、如图是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的示意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____

A 能杀菌消毒

B 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 能得到纯净水

D 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可除去色素、异味

2)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

3)我认为可用_____来检验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

4)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采取_____的方法。

3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我们周围的空气。

①空气是一种__________(填混合物纯净物)。

②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物质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_______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粉尘

③夏天,从冰箱拿出的瓶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2)自然界的水。

①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一种方法,生活中你该如何节约用水?_________________

②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________、吸附、蒸馏。

③净水过程中常加入明矾,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5、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的是 (填字母)。

A.碳与氧气的反应

B.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C.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煤、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3)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填字母)。

A.积极植树造林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36、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1)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发射卫星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在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1)反应开始后,被加热的试管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2)如图装置中有一个不足之处,改进方法为_______

(3)反应完全后,小强发现试管破裂,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

(4)刚加热时,导管口产生气泡,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

38、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1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开始收集氧气的标志是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

(2)图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至室温②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所示反应为:C(石墨)C(金刚石),你对该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

40、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时下兴起的环保炭雕工艺品,是以活性炭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雕刻而成,炭雕工艺品既能装饰居室,又对甲醛等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________

2)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可用以下式子表示其反应和生成物:2KNO3+3C+S K2S+N2+3X,则该反应中由分子构成的生成物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