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方便记忆, 人们经常会给一些物质起个“俗名”。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OH 氢氧化钠 火碱
B.Ca(OH)2 氢氧化钙 石灰水
C.CaO 氧化钙 生石灰
D.NaCl 氯化钠 食盐
2、山梨酸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山梨酸的化学式为C6H8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梨酸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B.山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山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8:2
D.山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3、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电解水一段时间
B.②向等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锌粒
C.③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④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排放过多会引起酸雨
B.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加热通入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B.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红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7、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 水分子分解了 |
B | CO与CO 2性质不同 | 两种分子的构成不同 |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 | 两种原子的结构不同 |
D | 6000L的氧气加压后装入40L的钢瓶中 | 氧分子体积变小 |
A.A
B.B
C.C
D.D
8、“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 最外电子层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
B |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A.A
B.B
C.C
D.D
9、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具有金属光泽,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C.CO和的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10、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4:8:2
D.每个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1、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
B.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C.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12、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于制作防毒面具
C.用碳素墨水来书写档案的主要原因是炭黑呈黑色
D.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13、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正确的是
A.比较纯金属及合金的硬度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分离蔗糖溶液中的蔗糖
D.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
14、下列选项中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电解水
B.铝制品表面形式薄膜
C.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D.木炭高温还原氧化铜
1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如图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读取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闻气味
16、端午节插艾草是我国某些地区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B.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C.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g
D.黄酮紧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7、如图是生成“水煤气”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为置换反应,“水煤气”是纯净物
B.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
C.反应前的氧化物与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2
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可分,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8、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20、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为防止水体污染,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21、下列变化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呼吸作用
B.自热火锅
C.石蜡熔化
D.粮食酿酒
22、向含12gNaOH的溶液中缓慢加入氧化铝粉末,发生反应aAl2O3+bNaOH=cNaAlO2+dX,该过程中NaOH、NaAlO2的质量随氧化铝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10.2gAl2O3时,生成物质X的质量为1.8g
B.上述化学方程式中c:d=2:1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AlO2
D.若再加入10.2g的Al2O3,则NaAlO2的总质量为32.8g
23、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描写到:“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的条件下
A.易氧化
B.很活泼
C.很稳定
D.导热性
24、古代取火的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能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面是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对三种取火方法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木燧”取火时木材变得焦黑发生了化学变化
B.“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良好的导热性
C.“石燧”取火时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5、下列日常生活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凉的冰水共存物
B.淡蓝的莲花水库湖水
C.香甜的客家米酒
D.雨后的清新空气
26、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可立即开灯检查
B.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C.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27、某同学在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要探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C操作是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该同学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D操作中用烧杯倾倒的液体与瓶中产物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8、根据以下装置进行回答。
①写出仪器名称:a( 21 ) ;b ( 21 )。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加热固体之前,水槽里导管的位置较合理的是( 23 )(填“B”或“C”)。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24 )(填“甲”或“乙”)端通入。
③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简便、快速的特点,设计如下环保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I.小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 ) ;
II.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6 ) 。
29、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后,小浩同学想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取几根纱窗细铁丝,擦去表面的铁锈和油漆,拧成一束螺旋状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缓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讨论:
(1)图1集气瓶中水的目的是________。
(2)你认为小浩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
(3)小浩同学将现有的物质进行分类:①五氧化二磷;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硬水;⑤洁净的空气;⑥氖气;⑦澄清石灰水;⑧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4)如图2所示。若用A表示氧化反应,B表示化合反应,则下列反应中可用C表示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B.
C.
D.
30、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
(1)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D物质(HC1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甲所示的反应(用化学符号表达)_________________。
(5)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31、根据下列要求用恰当的化学符号表示:
(1)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_________。
(2)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32、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实验操作的目的(填标号)。
A.以免污染药品 B.防止残留的药液腐蚀标签 C.避免读数错误 D.以免失火
(1)拿细口瓶倒液体,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___________
(2)吸取过试剂的胶头滴管,清洗后再吸取别的试剂。___________
(3)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__________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__________
33、小华野炊时用铁锅煮食物,主要是利用金属的_____。
34、人们常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来简明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情况,如图是钠原子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根据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其相对原子质量。
(2)A粒子质子数为_______。
(3)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
(4)D是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x=_______。
(5)D粒子在反应中易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35、下图中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粒子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B、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以上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____________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粒子(填字母代号)。
36、现有①铁粉;②液态空气;③水;④二氧化硫;⑤过氧化氢;⑥混浊的泥水;⑦红磷;⑧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完全反应的剩余固体,其中:
(1)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3)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
(4)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37、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80℃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该处燃着的物质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温度降低 B.氧气被消耗 C.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2)管口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
(3)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一条)。
38、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3)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种原因)。
(4)由本实验可以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_____。
39、(1)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杂质,写出简便的操作方法_______.
(2)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CuCl2杂质,写出简便的操作方法,指出化学反应类型是什么_______.
40、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