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制造人造卫星会用到钛合金,工业制取钛(Ti)的一种方法:,方程式中X为
A.3
B.4
C.5
D.6
2、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倾倒液体
3、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电解水制氢气与氧气
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4、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化学阶段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是H2,则丁可以是Fe
B.若甲是CO2,则丁可以是C或CuO
C.若甲是CaCO3,则乙、丙、丁可以都含氧元素
D.若甲是Fe,则如图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5、《本草纲目》记线,穿心莲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的功效。穿心莲内酯(化学式是C20H30O5)是一种天然抗生素。下列关于穿心莲内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穿心莲内酯是一种氧化物
B.穿心莲内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穿心莲内酯由55个原子构成
D.穿心莲内酯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1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倾倒液体
D.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7、现有5.4gZn和Mg、A1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A.0.4
B.0.6
C.0.8
D.0.1
8、杭州亚运主火炬使用的绿色燃料是甲醇,实现“零排放”。下图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4种化合物
B.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6:9
C.参加反应的CO2、H2分子个数比为1:3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9、双氢青蒿素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现有2.84g双氢青蒿素燃烧生成6.6gCO2和,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A.5:6
B.63:5
C.5:36
D.5:37
10、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混合物、干冰、氢气
B.石油、煤、天然气
C.氯化钠、甲烷、水银
D.洁净的空气、硫酸铜、液氧
11、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铜的性质。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实验①中,铜片上出现划痕
B.实验②中,铜片表面变红
C.实验③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D.实验③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
12、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A.
B.
C.
D.
13、下列化学用语及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
A.2O:两个氧分子
B.: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O:水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D.K2MnO4:高锰酸钾中有2个钾元素
14、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 B.取用固体 | C.滴加液体 | D.过滤 |
A.A
B.B
C.C
D.D
16、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为原料制取,其中的一步反应为:SiO2+2CSi+2CO↑。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
D.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 取固体药品
C.倾倒液体
D.熄灭酒精灯
18、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因其独特的气味而著名,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在榴莲中含有乙硫醇这种物质,其化学式为CH3CH2SH.关于乙硫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硫醇是由三个元素组成的
B.乙硫醇分子是由碳原子、硫原子、氢原子构成的
C.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硫醇中,硫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3
19、下列宏观现象与对应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流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分子停止了运动
B.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臭氧却不能——它们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0、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3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种类都不变
C.甲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是4:5
21、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文化盛宴给中外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3D技术呈现的《新富春山居图》
B.LED屏呈现的裸眼3D立体画面
C.数字火炬手和现场火炬手同步点燃亚运圣火
D.升起亚运会会旗
22、瘦肉、鱼、蛋等食物可为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3、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及其解释不相符的是
A.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B.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说明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
24、分类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单质:水银、石墨
B.氧化物:干冰、可燃冰
C.化合物:氯酸钾、冰水混合物
D.混合物:洁净的空气、生铁
2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剧烈燃烧,并生成四氧化三铁
26、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坚持绿色出行
B.使用节能电器
C.商品过度包装
D.垃圾分类回收
27、生产生活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水等物质里的现象十分常见。
(1)碘酒是固体碘单质分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合格的碘酒是澄清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碘酒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2)通常状况下,下列物质分散于水或空气中所形成的三种体系为:①黄泥水 ②蔗糖水 ③含有直径为2-10μm颗粒物的空气,在这些体系中,物质被分散成的粒子或颗粒最小的是______(填序号)。
(3)某同学欲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会发生的某种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及操作 | 结论 |
1、取一只烧杯,注入约50mL水。 | / |
2、向烧杯中加入约5g硝酸铵固体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______。
②该实验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
28、如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______;
(2)在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在10℃时,把20g三种物质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4)若在B的溶液中混有少量不溶性杂质,除去这种杂质的方法是______。
29、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趋势。安庆市新能源汽车项目预计2016年6月建成投产,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万辆电动汽车。
(1)汽车的外部材料如图所示,含有的金属元是 (填元素符号)。
(2)汽车轮毂一般用铝合金材料而不用普通钢材的原因是 ,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 。
(3)汽车的安全气囊内有叠氮化钠(NaN3)或硝酸铵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已知叠氮化钠分解产生氮气和固态钠;硝酸铵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气体和水蒸气。写出叠氮化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优点是 。
30、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硫原子_____;
(2)4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
(4)2个铁离子_____。
(5)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原理。
(1)盐酸除铁锈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须密封保存_____。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_。
(2)标出氧化铝中氧元素化合价_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4)铁离子______。
33、现有乙醇、氖气、氧气、二氧化硫四种物质,请用化学式填写: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可用粮食发酵制得的是____;能用于支持呼吸的气体是____;通电发红光的稀有气体为______。
34、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需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请对下类物质进行合理分类。
①干冰 ②冰水混合物 ③饮用纯净水 ④氢气 ⑤纯净的液态空气 ⑥矿泉水⑦过氧化氢溶液⑧液氧⑨二氧化锰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生成物十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
35、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
(1)2个硫原子__(2)3个氢分子___(3)一个氧原子____ (4)2个二氧化硫分子__ (5)氧离子______
36、根据内容填空:例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
(1)水是由氢、氧两种___________组成的。
(2)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___________。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5)汞由___________构成,氯化钠由___________构成。
(6)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37、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与金属铁的反应。
(1)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仪器 a 的名称为_____。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管口_____( 填“m”或“n”)进入。
(2)探究氧气与金属铁的反应
①用C装置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
②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的更旺的原因_____。
38、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装置图,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装置A中试管口要路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B装置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时,若反应太剧烈可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收集较纯净的O2时应选用___________装置。
(5)实验室常用固体石灰石与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图______;收集装置选用图______。
39、用文字表示下面的反应,并在括号里指出基本反应类型
(1)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
(3)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_____.
40、只有正确认识了物质,才能合理改造和应用物质.请你运用归纳/演绎、实验、比较/对比等科学方法认识氯化钠.
(1)用归纳演绎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已知下列反应:HCl+AgNO3=AgCl+HNO3 MgCl2+2AgNO3=2AgCl↓+Mg(NO3)2
①上述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运用(填“归纳”或“演绎”)______法得到这组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__.
②由①中得到的规律可以推测“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运用的是(填“归纳或“演绎”)______法.
(2)用实验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①要验证(1)②中“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推断,需要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有实验法认识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其实验方法是______.
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通过比较/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有(选字母编号,下同)______,不同点有______.
A、易溶物质 B、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方向 C、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D、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E、23℃时的溶解度
F、40℃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