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水蒸发的微观过程
B.灭火原理
C.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列图
D.原子结构模型
2、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海水晒盐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
3、下表中1、2、3各项之间能构成如图包含关系的是
编号选项 | 1 | 2 | 3 |
A | 金属 | 水银 | 单质 |
B | 单质 | 化合物 | 纯净物 |
C | 溶液 | 乳浊液 | 悬浊液 |
D | 水 | 氧化物 | 化合物 |
A.A
B.B
C.C
D.D
4、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
B.制造人造骨和假牙的磷灰石陶瓷中的磷指的是磷原子
C.表示过氧化氢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可表示二氧化氯这种物质
5、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Ⅲ中出现气泡,说明Ⅰ中反应已开始
B.装置Ⅱ的作用是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铜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D.试管中固体减少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
B.t2℃时,100ga的饱和溶液中含物质a的质量是50g
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D.若c中混有少量a,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c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
C.连接仪器
D.放块状固体
9、如图所示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连接装置
B.取固体药品
C.取用石灰水
D.加热固体
10、自来水⼚将天然水净化为饮用水,无需进行的操作是
A.蒸馏
B.沉降
C.过滤
D.消毒
11、下图属于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
B.氧化钙:
C.2个氯原子:
D.3个钠离子:
13、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性质相同
B.铜丝可作为导线,所以铜具有导电性
C.燃烧会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1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
B.久未开启的地窖进入前进行灯火试验是为了防止CO中毒
C.厨房天然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
D.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6、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本身的体积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B.和
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微粒在不断运动着
D.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导电—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7、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
18、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其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19、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取用氯化钠
B.熄灭酒精灯
C.给液体加热
D.滴加液体
20、多巴胺是由大脑分泌的物质,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其化学式为C8H11NO2。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1个氧气分子
B.含有22个原子
C.所含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
21、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列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A.曾青得铁化为铜(古代湿法炼铜原理)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用铝合金制作高层建筑的门窗框架
D.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22、“行千里,致广大”。下列不符合绿色出行理念的是
A.乘坐公交车出行
B.尽量驾驶私家车出行
C.以自行车代步
D.新能源汽车代替汽油车
23、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与研究。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B.
C.
D.
24、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里燃烧
B.②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
C.③向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浓度相同且足量的稀硫酸
D.④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并搅拌
25、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做出了巨大贡献。
【1】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 ③材料研究 ④精确计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及应用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使用火药
C.粮食酿酒
D.活字印刷
【3】以下实验操作规范、安全的是
A.取用固体
B.滴加液体
C.读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26、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牛奶变质
B.钻木取火 自行车车胎爆裂
C.汽油挥发 光合作用
D.矿石粉碎 干冰升华
27、在下列物质中:①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固体物质②水③液态氧④氯酸钾⑤洁净的空气⑥铁粉⑦五氧化二磷⑧澄清的石灰水(用序号填空):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28、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
(1)金属大规模被发现和使用的先后顺序跟_______________关系最大。
A 金属活动性
B 金属的导电性
C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2)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回答:
金属 | 铁 | 锰 |
与盐酸反应现象 |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
结论 | 活动性铁______(填“>”“<”)锰 |
写出锰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上述用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快慢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请你再举出一种可比较这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写出所用的试剂_______和_______。
29、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酒精用作燃料:_____________;
(2)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 。
30、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清洗剂,请回答:
洁厕灵 | 炉具清洁剂 | 活氧彩漂 | 污渍爆炸盐 |
有效成分:盐酸 | 有效成分:氢氧化钠 | 有效成分:过氧化氢 | 有效成分:过碳酸钠 |
(1)清除以下物质,可用炉具清洁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铁锈
B.水垢
C.油污
(2)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两种清洁剂不能混用,混用会发生如下反应:,使有效成分减少,同时产生有毒气体X,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将洁厕灵加入滴有酚酞的炉具清洁剂中,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酚酞除外)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使用炉具清洁剂时应注意________(写一点即可)。
31、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制备粗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R↑,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另一个有R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32、A、B、C、D、E各代表木炭、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中的一种,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物间能发生反应(如图),则: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我能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观察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部分)。
|
| 7 氮 14.01 | 8 氧 16.00 | 9 氟 19.00 | 10 氖 20.18 |
11 钠 22.99 |
| X 磷 30.97 | 16 硫 32.06 |
|
|
(1)图甲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_____(填元素符号)。
(2)图甲中,属于金属阳离子的是 _____(填离子符号)。
(3)表中,磷的原子序数是 _____,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
(4)C和D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
(5)图甲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填序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子是 _____(填序号)。
34、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一度唱红大江南北。歌词中:“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纱,东滩撒网 ”。
①西村纺纱中 “纱”是蚕丝,它属于_______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撒网捕鱼,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鱼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
③为提升禾苗的品质使其叶色浓绿,防止倒伏,你应该施加的化肥是_____。
A.CO(NH2)2 B.KNO3 C.Ca3(PO4)2
(2)次氯酸钠(NaC1O)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杀菌消毒剂,用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为:,X的化学式是_______。
(3)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35、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请用正确的化学知识完成以下几题:
(1)把铜加工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_____性;
(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
(3)固体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撞击后30秒内,固体叠氮化钠迅速分解生成两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_____转化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所需要的食物和充足的氧气。
(5)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化学式)。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6、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铜元素_______;
(2)钠离子_______;
(3)3个磷原子______;
(4)氢氧根______;
(5)氧化镁______。
37、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并依据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0.2g碳酸钙粉末装入锥形瓶中,注射器吸入一定量的10%的稀盐酸,塞紧橡皮塞。
步骤2:将整套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然后将注射器中稀盐酸全部快速注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2中,称量时若添加砝码后天平指针略左偏,则可移动______至天平平衡。
(2)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天平______,则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
(4)若该状况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1.4g/L,则不适宜选用的注射器规格是______。
A 50mL B 100mL C 150mL
(5)若使碳酸钙粉末完全反应,则注射器吸取的盐酸体积至少是多少(已知:10%的稀盐酸密度约为1.0g/mL)?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38、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应称量_____g氯化钠固体,需加水_____mL(水的密度为1g·mL-1)。
(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左偏转,则应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固体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_____(填序号)。
A 用玻璃棒搅拌 B 用玻璃棒将固体捣碎 C 适当地加热
(4)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 量取水时俯视
C 内壁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 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5)取上述溶液10g,需加_____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
39、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构成的;
②写出图1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0、小波在学习了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并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和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小波准备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纠正错误后,接下来的过滤操作可除去水样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3)小波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得到的水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然后小波加入活性炭进行有效处理,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使水样变得澄清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