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序号

实验或操作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加稀硫酸

B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操作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过滤

D

鉴别羊毛和锦纶

用灼烧的方法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

3、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B.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于火箭发射

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用于食品防腐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成各种灯具

4、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倾倒液体

C.添加锌粒

D.溶解氢氧化钠

5、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A.大力发展火电

B.增加绿化面积

C.开发新能源汽车

D.垃圾分类投放

6、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主要流程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Cl、O

B.反应II是置换反应

C.理论上,每生成71gCl2,就需要消耗36.5gHCl

D.当参加反应的HCl和O2质量比为73∶16时,理论上可不补充CuO

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氢气验纯

D.取用氯化钠

8、2023年7月3日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锗属于金属元素

B.锗原子和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C.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D.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9、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

B.H+

C.H2

D.2H2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着火,需用水灭火

C.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

D.煮沸的方法可用于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都是离子

C.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2、下列各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NH3

B.HNO3

C.NO2

D.NO

13、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的硫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B.少量的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C.足量的铁在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并冷却至室温

D.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14、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①CO2       ②Mg2+       ③2Fe3+              ⑤2O       ⑥O2       ⑦2OH-       ⑧2CO

A.表示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有②④

B.表示一个分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的是①

C.表示分子的个数的是⑤⑧

D.表示离子数的是③⑦

15、邓州发展,我的责任。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为促进消费,大力支持路边烧烤

B.引进风电和光伏发电,改变能源结构

C.回收废旧金属,保护环境

D.节约用纸,低碳生活

1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探究

能否发生反应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验证氧气支持燃烧

探究甲烷中是否

含有氢元素

实验设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7、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1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Mg(OH)2

B

除去CuO中少量的C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C

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加入 Ba(OH)2溶液

D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9、用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D.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

20、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根据下列事实,运用化学知识推理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推理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动植物体的腐烂

发生了缓慢氧化

C

100g水受热变成100g水蒸气

分子体积变大

D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原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称量固体

D.读取液体体积

22、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锌和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

23、如图为中考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 关于丙烯酸,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丙烯酸中含有氧分子

B.丙烯酸属于氧化物

C.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D.丙烯酸由3 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和2 个氧元素构成

24、下列各项中,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熔点:青铜 > 铜

B.质子数:铝离子 < 铝原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2O > H2O2

D.生成H2的质量:10g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 10g铝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25、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量取液体

D.加热液体

26、2023年春晚《满庭芳·国色》以传统艺术呈现了桃红、群青、沉香等典雅“中国色”,如诗如画,一展满庭芳华。沉香中含有沉香螺醇(C15H26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沉香螺醇属于氧化物

B.沉香螺醇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沉香螺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D.沉香螺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1)“水”是由_____(填序号)构成的。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2)“开源节流”是我国传统智慧的传承。写出一个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且可以制取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生活中的节水措施有______(填一条)。  

3)茶杯中常见的不锈钢滤网,可将漂浮的茶叶和茶水分开,这是运用了_____原理, 但是不能用该方法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可用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8、人类离不开空气,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空气。

空气属于_______(选填混合物纯净物),氧气(O2)和臭氧(O3)互为_______。高空中两种物质可发生转化:2O33O2,该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0.1molO3中约含_______个氧原子,质量是_______g,它与_______molO2含氧量相当。

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反应后丁、戊的分子个数比为2:1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生石灰是否已变质(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

29、向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两端开口的细玻 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 P 处,装置如图所示.

(1)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_______填“上升”、“下 降”或“不变”).

(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可不需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30、以下分别是两种碳单质的微观结构图。

(1)图①所示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2)理论上可通过改变_________将图②转化为图①,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1、小慧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华:高锰酸钾也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华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小慧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1)小华的理由是未验证反应前后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__不变

(2)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________

(3)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

3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在空气中溶于水,会形成_____

(3)为了充分发挥能源的作用,工业上常将煤进行如图的综合利用:

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是______变化。

②粗氨水经提纯后可作化肥,因为它含有植物所需的______(填元素符号)。

33、碳作为能源首选目标的时代正在逐渐成为历史,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能源﹣﹣硅。

(1)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如图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把图所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补充完整。

 

 _____ Si

   

 _______

 _____ Si

   

 _______

(2)硅在氧气中燃烧释放能量,生成+4价硅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工业上用四氯化硅制取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Cl4+2H2Si+4x。则x的化学式是___,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

34、请回答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相关问题:

(1)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

(2)写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该反应属_______(物理化学”)变化。

(4)下列各组物质中,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是_______

A.氧气和臭氧(O3) B.H2OH2O2 C.金刚石和石墨   D.氧气和液态氧

35、在做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常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少量水。对不同物质来说,这样做的目的不同,请你举一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你这个举例,___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用少量细沙来代替水。

36、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含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100g10%氯化钠溶液。

(1)以上操作中有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__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实验结束后称量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滤后,滤液还是浑浊就蒸发

B.蒸发时未充分蒸干

C.蒸发时有液体溅出

D.把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较多固体粘在了蒸发皿上

(5)提纯后的精盐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7)若使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变成2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可以达到目的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水

B.蒸发50克溶剂

C.倒出一些原溶液

D.加入100克5%的氯化钠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严谨的科学实验是我们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倩倩在实验室利用图1中的仪器制取CO2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②她在实验室只找到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为了完成实验,她最好选择图的_____(填仪器编号)组装成发生装置,用F收集CO2时,CO2应该从_____(填“b”“c”)口进入。

2)婷婷用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KClO3MnO2混合粉末KClO3的质量分数。

①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若读数时俯视液面,则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选填偏大偏小无误差

3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

(1)实验①和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快慢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4)如图是课本上研究分子运动的实验,该小组设计的实验设计和课本实验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根据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知识,简单写出区别以下各物质的方法。

(1)木头和铜片: ___________

(2)厨房中的食盐和白糖: ___________

(3)氧气和二氧化碳: ___________

(4)厨房中的白酒和白醋: ___________

40、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盐在自然界无处不在。

(1)《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气指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引井火以煮盐”,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

(2)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母液(又叫苦卤),图1为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图2为NaCl及苦卤中主要成分的溶解度曲线。

①海水晒盐利用的是氯化钠的___________随温度变化不大。

②图1中a是___________(填“蒸发池”或“冷却池”),在该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在结晶池中,继续风吹和日晒,海水就会变为食盐的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再晒,析出粗盐后,母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④6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KCl,充分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⑤55℃时,MgCl2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山西运城盐湖是我国四大盐湖之一、入冬后,随着温度的变化,该盐湖中会析出不同的物质。水温在10℃左右时开始析出NaCl,在0℃时才开始析出MgSO4.有学生提出疑问:根据图2,在10℃时MgSO4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小,为什么却是NaCl先析出呢?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