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5G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D.氮是非金属元素

2、北京大学郭少军团队研发了一种光催化剂,可以在光照条件下高效制备过氧化氢。反应微观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的优点

B.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C.反应中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X和Y质量比为8:9

3、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前向燃料舱内加注燃料

B.神舟十四号点火起飞

C.打开航天器内灯泡开关

D.在航天器内烧热水

4、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夜晚发现家中然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

D.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盐酸

C.氢氧化钠

D.

6、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NO2、SO2

B.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

C.混合物:天然气、冰水

D.合金:钢、铝合金

7、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的硫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B.少量的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C.足量的铁在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并冷却至室温

D.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图所示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药品

B.滴加液体

C.量取液体读数

D.金属与酸反应

9、2023年10月26日,我国神舟十六号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成功会师。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场

B.燃料加注

C.展示国旗

D.点火发射

10、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B.加速开采矿物资源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D.工厂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1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制备CO2

C.证明CO2能溶于水

D.证明CO2不支持燃烧

12、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2Mg中的“2”表示2个镁分子

B.O2中“2”表示2个氧原子

C.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

D.2C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13、人们常说“加铁酱油”有利于健康,这里所说的“铁”应理解为

A.铁单质

B.铁元素

C.铁离子

D.铁原子

14、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为了防止工厂废气影响人体健康,可将烟囱建的尽可能高

C.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喷灌技术给作物供水

D.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

15、为测定石灰石与酸溶液反应产生的CO2的体积,某学生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

B.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大小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C.读数时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不相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量气管中液体为水,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16、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7、“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使馒头更松软

B.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减少水土污染

C.霉变的大米经高温蒸煮后可食用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先做“灯火实验”

18、现有硫酸钾和碳酸钾的混合物52.6g,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64.4g,并得到不饱和溶液188.2g,则加入的硝酸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26.1%

B.11.8%

C.11.6%

D.5.9%

19、2023年11月,我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NH3)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一种制备氨技术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数目比为1:1

C.反应的生成物是NH3和O2

D.使用氨燃料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

2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C.甲、乙、丙、丁均由分子构成

D.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3:4

2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2、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不断运动

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23、下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B.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KNO3,得到140g溶液

C.将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质量不变

D.6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2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CaCO3

CaO

高温煅烧

C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粉

D

CuO

C

隔绝空气加强热

A.

B.

C.

D.

25、空气的成分中,常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6、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归纳推理错误的是

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H2、CO、CH4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燃料

C.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

D.从Fe、O2、NaCl的构成来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嫦娥飞天”“中国高铁”等“中国制造”,展现了“中国智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四号”探测器悬梯等关键部件采用铝合金而不采用纯铝,原因是______

(2)“复兴号”动车高速运行离不开铁轨。建造铁轨需要大量钢铁,钢铁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其他材料”)。

(3)建造铁轨所需要的钢铁通常用还原铁矿石制得,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中,a 处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装置中存在明显不足,改进的方法是______

(4)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8、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炎热的夏天,城市的街道上有雾炮车在向空中喷水,它比普通洒水车的降温、净化空气的效果更好,雾炮车净化空气主要针对的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生铁属于_____________(纯金属合金”);铁生锈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5)火灾猛于虎。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木屑燃烧,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6)下图是水的净化流程,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填编号); X试剂是____________

29、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揭示了水的组成,实验中得到氢气的是电源的____极(填)。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A 分子质量 B.分子间隔 C.分子种类

4)小明发现家里的锅底有很多水垢,根据所学知识,他判断出家里的水是硬水,为了将硬水软化,他可以通过_________的方式达到目的。

5)很多地区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淡水危机,这要求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为节约用水,你能做到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有关空气成分的填空: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31、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家庭和学校常备洗手液、酒精、一次性口罩、温度计等。

(1)佩戴口罩预防感染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操作;

(2)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性;

(3)医用酒精是75%酒精溶液,酒精和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酒精消毒液不适宜喷洒,由于其挥发形成的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乙醇燃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温度计有多种,常用的体温计有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水银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32、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符号:①氖气_____;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2个氢原子_____;④构成氯化钠的微粒_____

2)下列各图中“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图是____

33、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用到_______,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2)家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炒菜时,不小心将食盐洒落在火焰上,会发出_______色;

(4)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学校每天会在教室喷撒二氧化氯(ClO2)溶液等消毒液。ClO2_______种元素组成,1molClO2中约含_______个氧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34、回答问题:

(1)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组铵)灭火。

①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生成磷酸(H3PO4)和氨气,并吸收大正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两个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若挤压左侧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40℃以上。

①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燃烧管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

若挤压右侧滴管2,一段时间后,微热燃烧管至80℃。

③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现象是______

35、常温下,过氧化氢(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流速):

现用5%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分液漏斗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收集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

(3)用此方法代替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优点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生成物只有氧气   B.不需要加热    C.需加热

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制取氨气,收集装置只能用C,而不能用B或D.由此可知氨气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既可)

 

3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IA

 

0

1 H

1.008

A

A

A

VA

A

A

2He

4.003

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

12.01

7N

14.0l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于___(金属非金属)元素;Ne的化学性质___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字母)

A. 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加热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试管中棉花的作用_____________,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_____________

(4)收集O2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能用该方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O2

(6)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氧气体积分数(%)

30

40

60

70

带火星的木条

不变

稍亮

复燃

复燃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所示),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集气瓶中,推测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

38、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如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___ ___   ___   _____ ___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

(3)小英补充设计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实验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试验后过滤出二氧化锰烘干后重新称量,其目的是: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固体再次加入过氧化氢,观察到过氧化氢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带火星木条复燃。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用微粒的眼光看溶液是提高化学微观探析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图是小明用来描述某两种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请按要求填空: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名称是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依此类推,当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时,其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___________

(4)从微粒的角度来看,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下列物质跟澄清石灰水反应与上述原因无关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HCl溶液②CO2③CuCl2溶液④Na2CO3溶液

40、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来制取。操作方法是:在下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A__________

(2)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ba出,不能ab出的理由是_________

(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4)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剂(不是”)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该装置也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生活中还有一种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