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扫地
B.煮饭
C.钉钮扣
D.晒被子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实验后清洗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②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③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④高锰酸钾的量太多⑤加热过程中不时地移动酒精灯⑥加热时直接对准药品部分加热⑦停止加热后即将试管直立起来洗涤,其中与之不相关的是
A.②④⑦
B.③④⑤
C.③⑤⑦
D.①②⑥⑦
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 通入氧气后点燃 |
B |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两种黑色粉末 | 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现象 |
C | 除去KCl固体中的少量KClO3 | 加入MnO2后,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
D | 鉴别CO2和H2 | 闻气味 |
A.A
B.B
C.C
D.D
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B.科学思维: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
D.科学态度与责任: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5、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量筒的容积为250mL(部分操作已略去)。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②: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
步骤③:向集气瓶中加满80℃的热水,并塞紧瓶塞;
步骤④:打开K1、K2,从a口向集气瓶中鼓入空气,稍后测得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mL,立即关闭K1、K2;
步骤⑤: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K2,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变为V2m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④中,鼓入一定量空气后,集气瓶中液面必须低于白磷
B.步骤③与步骤④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本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
D.若白磷量不足,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6、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楼道里禁止堆放纸箱等易燃物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7、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物质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A.Na2CO3
B.Cl2
C.H2
D.NaOH
8、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9 | 3 | 22 | 1 |
反应后质量(g) | X | 3 | 4 | 17 |
A.X的值为12
B.乙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C.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D.丙可能是化合物
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区分硬水与软水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A.A
B.B
C.C
D.D
10、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和质量都比原子大
B.原子变成离子,质子数发生改变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11、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或除杂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 待鉴别或除杂的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鉴别或除杂方法 |
A | 氢气与一氧化碳 |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
B | 硬水和软水 | 煮沸的方法鉴别 |
C | 二氧化碳(氧气) | 通入炽热的铜粉层 |
D | 氧气(一氧化碳) | 点燃该气体 |
A.A
B.B
C.C
D.D
12、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取少量碳酸钠
B.倒少量稀盐酸
C.点燃酒精灯
D.给液体加热
14、双氢青蒿素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现有2.84g双氢青蒿素燃烧生成6.6gCO2和,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A.5:6
B.63:5
C.5:36
D.5:37
15、下列实验得出的结果或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
B.小卵石与蓬松棉调换位置对净水效果有影响
C.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16、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X | 一氧化碳 | 纯净物 | 氢气 | 中子 |
Y | 含碳化合物 | 化合物 | 能溶于水的气体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A.A
B.B
C.C
D.D
17、如图所示,向水中加入某物质X后出现下列变化,则物质X不可能为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氧化钙
18、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B.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向一定量的氯化锌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
D.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19、分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干冰
B.氢氧化钾
C.液氧
D.赤铁
20、化学符号含义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H+ ③2H ④H2 ⑤
A.①和②所示微粒的质子数不相同
B.②和④所示符号都具有宏观含义
C.①和⑤表示的微粒相同
D.③和④均可表示2个氢原子
2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纯金属与合金的硬度
B.检测装置的气密性
C.探究分子的运动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2、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可将硬水软化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用洗菜水、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
D.蒸馏是一种净化程度较高的净化方式
23、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一度污染严重。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治理和保护巢湖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B.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C.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D.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24、劳动赋能,助力成长。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
B | 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 |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 |
C | 用厨余垃圾制作花肥 |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
D | 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干冰升华吸热 |
A.A
B.B
C.C
D.D
25、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木炭吸附色素
B.医疗上用氧气急救病人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6、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研磨胆矾
B.刻划金属
C.石墨导电
D.燃烧甲烷
27、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锂离子电池发展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杰出科学家。在锂离子电池中常用到磷酸亚铁锂(LiFePO4)作为优质正极材料。
(1)锂离子(Li+)属于_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图一x的数值是______,图二中与锂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
(2)已知磷酸亚铁锂中锂元素显+1价,则磷元素显______价。
(3)在工业上制备磷酸亚铁锂时常发生如下反应:2LiH2PO4+Fe2O3+C2LiFePO4+2X+C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8、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常用做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防止铁制栅栏生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铝是活泼金属,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9、(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2)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都不变。
30、在钢铁表面刷漆、涂油、镀耐腐蚀的金属能防止铁制品生锈,其原理是 ______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______ 。
3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填空:
(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原因______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要将试管口对着人理由___________。
(3)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保存固体药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用___________。
(4)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一种)。
(5)滴管是中学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一种仪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可以平放在桌面上
B.用胶头滴管取用试剂瓶中的试剂时,直接将滴管插入试剂瓶中挤捏胶头以吸入试剂
C.使用滴瓶上的滴管滴加液体时,应使滴管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不要使滴管和容器内壁接触
D.所有的滴管用完后都必须立即清洗干净
32、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仪器组装后,加入试剂前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是 .装置A中的反应方程式 ;装置B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A中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4)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33、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不宜洗涤衣物,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______降低水的硬度。
(2)通常将家用燃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洗涤剂能洗掉衣服上的油污,是洗涤剂产生________________现象的缘故。
(4)热水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其中有一种物质是碳酸钙。用稀盐酸除去水垢中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铁制品生锈是铁与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用______鉴别软水和硬水;要将硬水软化,生活中一般采用______法。
35、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
(1) 中2的含义____________。
(2)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
(3)地壳中合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
(4)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36、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粒子
①2个氧原子___________;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分子___________;
③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
④碳酸中碳元素为+4价___________。
(2)选用“>”、“<”或“=”填空:
①沸点:氯化钠稀溶液___________水;
②熔点:水银___________铝;
③含碳量:钢___________生铁;
④氢氧化钙的溶解度:20℃___________60℃。
37、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
(3)如将红磷换成炭粉,实验能否成功?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
38、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实验和创新实验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1所示,在一去盖塑料瓶上打3个孔,在一根细铁丝上穿2张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条(其中一干、一湿)放入塑料瓶中,在料瓶外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火焰分别与高低两个孔持平,通入CO2。
(1)图1实验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此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一条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实验中对比干、湿两片纸条实验现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a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1)取一支蜡烛,用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观察到蜡烛_____,结论是______;
(2)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_____层,最明亮的一层是_____,用一根木条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间,过约1秒钟后取出,就可以看到_____变黑。
(3)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且干燥的烧杯,就可以看到烧杯内壁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石灰水,振荡,可以看到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和_____。
40、元素符号表示意义
Fe:由______组成的,由______构成的;2Na:表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