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都正确的是

A.2C2H5OH——两个乙醇分子

B.4H——4个氢元素

C.Ca+2——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氯化铁——FeCl2

2、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

B.   读取液体体积

C.   滴加少量液体

D.   倾倒液体

3、《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叶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C.水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3

4、中国传统工艺是国之瑰宝。下列民间手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彩纸剪刻窗花

B.用樟木雕刻匾额

C.用竹篾编制凉帽

D.用瓷土烧制陶瓷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熄灭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小颗粒悬殊浮在空气中

6、“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是对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和小雪的形象描述。雪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质量增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水分子间间隔变小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8、经分析某物质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该物质

A.一定是氧化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无法判断

9、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

C.细颗粒物

D.氮气

10、下面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C.CO2验满

D.过滤液体

11、如图所示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

B.烧制木炭

C.活性炭净水

D.收集氧气

12、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3、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14、铼及其合金被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上。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A.75

B.111.2

C.186.2

D.261.2

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Fe2O3

B.AlN

C.Al2O3

D.SiO2

1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混少量的乙,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1℃时,甲、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乙的溶液中获得晶体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可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17、2023年5月12日是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预防火灾,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18、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

19、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科学家主要是

①拉瓦锡 ②门捷列夫 ③阿伏加德罗 ④道尔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⑤

20、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是

选项

实际问题

实验方案

A

区分纯铜和黄铜

取样后相互刻画

B

除去水中的异味

加入适量的活性炭

C

区分O2和CO2

取样后通入澄清石灰水

D

除去NaCl中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21、科学家使用碳-14年代检测法印证了三星堆遗址所处年代属于商代晚期。下图是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14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4,则其中子数为6

C.图中x的值是4

D.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2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量取液体

23、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氧元素

B.氧离子

C.相同的化合价的氧元素

D.氧分子

24、兴趣小组做“大象牙膏”实验:向锥形瓶中依次加入H2O2溶液、洗洁精、少量色素,振荡后,加入KI溶液,观察到大量泡沫喷涌而出(如图所示)。

实验要注意安全,以下行为错误的是

A.实验前先戴护目镜

B.实验中手一直紧握锥形瓶

C.实验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内

D.实验后用抹布擦干净实验桌

2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高温条件下木炭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成光亮的铜

B.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黑色固体

C.电解水实验: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26、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O2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静置,观察浑浊程度

D

除去CaO中的杂质CaCO3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合理膳食,增强免疫。下表是豆浆中部分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请回答:

成分

蛋白质

油脂

糖类

维生素

质量分数(%)

1.8

0.7

1.1

0.01

0.0005

0.015

豆浆中的______在消化道内会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豆浆中含有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预防______

(2)化石燃料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器运行成本低,该热水器能实现______(填“光—电”或“光—热”)转换。

(3)登山运动员用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同时得到一种碱。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有______火焰。在实验室里,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硫燃烧的生成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xH2O=K2SO4+2MnSO4+2H2SO4。其中x的值为______;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是______(填符号)。

28、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如图探究燃烧的条件。

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

步骤二: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

29、(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反应。

(2)将一枚生锈的铁钉中加入少量稀硫酸中:____,____反应。

 

30、根据下面提供的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39.8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246

 

(1)A_____的溶解度曲线(氯化钠硝酸钾”)

(2)100℃时,100g水中加入2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将此溶液从100℃降温到6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______g

31、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到敬老院给李奶奶送去鲜花和生日蛋糕,屋内花香四溢,喜气洋洋。请用粒子的观点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_____。点燃生日蜡烛祝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吹灭蜡烛的主要原理是____

(2)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2、学校生活处处皆化学。

(1)填写档案时,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其原因是_______

(2)考试涂卡时要用到2B铅笔,铅笔芯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名称),此用途主要利用该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

(3)小明在图书室看书时发现着火了,此时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

A.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用水浇灭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33、(1)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2个铝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号“2H2O”中数字的含义: H2O前面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H右下角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石墨②氯化钠③硝酸钾④碳酸钙⑤氦气⑥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用语填空(填序号):

可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___;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可用来填充气球的是______

35、(1)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规格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稀盐酸,你会选择_____________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某同学量取液体在读数时俯视,读数为15mL,则这部分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_________15mL(“<”“>”“=”)

(2)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先检查是否平衡:托盘天平要放平稳,将游码拨到标尺的______________处,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若指针偏右,则右边的平衡螺母应向_____________(”)旋动。

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和药品的质量,当托盘天平达到平衡时游码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a 若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有50g砝码,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 由于操作错误,误将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放在了右盘,天平左盘上的砝码还是50g,游码位置还是如图所示,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

36、2023年1月4日,宁淮城际铁路江苏段全面开工建设。其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促进淮安高质量发展。宁淮城际铁路的建设与开通需要用到大量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建设高速铁路时,工程师们以轻钢为骨架,以夹芯板为围护材料,搭建临时房屋。请问“轻钢”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2)工程师常用镁铝合金制作高铁车身,体现了该合金性质是______(填字母)。

A.硬度大

B.密度大

C.耐腐蚀

D.导电性好

(3)在铺设铁轨时需要大量的钢铁,请写出工业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高铁在使用时会发生锈蚀现象,下列关于高铁防锈措施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车身表面烤漆

B.及时清除铁制部件表面的铁锈

C.用食盐水清洗铁制零部件

D.用不锈钢、锰钢等合金代替铁制部件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___

(2)图 B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图 C 实验是配制氯化钠溶液过程中量取水的操作,该操作将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图 D 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5)图 E 操作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6)图 F 实验中,观察到 Y 形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的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7)图 G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中进行。同学们对实验 G 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8、(8分)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瓶过氧化氢溶液,均标有“10%”字样。相同条件下,用这两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150mL氧气,所用时间明显不同。对此,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两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对比观察

两支试管中均有细微的气泡产生

2

将两个相同的蜡烛分别点燃后放入两个烧杯中,然后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固体

两烧杯内液体中均产生气泡、有白雾,两烧杯内蜡烛均继续燃烧,但加入甲瓶溶液的烧杯中,蜡烛燃烧得更明亮

3

 

向装有等量二氧化锰的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

两锥形瓶内液体中均产生气泡、有白雾,同时有现象出现

【实验结论】

甲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释】

(1)实验2和实验3中,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中,影响蜡烛燃烧明亮程度的因素是  

(3)实验3中,现象  

【反思与评价】

(1)实验1未观察到现象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2和实验3分别应用了化学科学研究中两种重要的方法,它们是_____和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得到如下启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欲使燃着的物质燃烧更旺,可采用的方法是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测量体温时,温度计中水银柱上升的原因?

(2)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40、通过一个阶段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物质,它们有的是单质,有的是氧化物,有的是酸、碱、盐。请用化学式各举几个倒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