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A.读数偏大
B.污染试剂
C.腐蚀胶帽
D.酒精溅出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元素符号是He
B.原子序数:乙>丙
C.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3、“锿”是人工放射性元素因纪念爱因斯坦而得名。锿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锿属于金属元素
B.锿的元素符号是es
C.锿的原子序数是99
D.锿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曾严重威胁世界人民的健康。疫情期间为预防病毒,公共场所可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消毒,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说法正确的是
①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②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③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
④过氧乙酸由3种元素组成
A.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有空气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常做食品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较稳定,不会和任何物质反应
D.水中的鱼虾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6、如表对一些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事实 | 解释 |
A | 盛夏,大明湖畔,荷香四溢 | 分子在不停运动 |
B | 加压条件下,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变小 | 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变小 |
C |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
D | 5升水和 5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毫升 | 分子间有间隔 |
A.A
B.B
C.C
D.D
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蔗糖水
B.蒸馏水
C.食盐水
D.矿泉水
8、我国成功提纯的“超级金属”铼,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如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小于75
B.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C.铼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9、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澄清石灰水、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净化后的空气
C.食盐水、雪碧
D.冰水混合物、液氧
10、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丙为气体单质,其余三种均为化合物,甲、乙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存物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丁可以为CO或CO2
B.甲的化学式为H2O
C.上述涉及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D.一定条件下,乙和丙可以互相转化
11、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落英缤纷
B.星火燎原
C.愚公移山
D.飞沙走石
12、取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间隔减小
C.分子个数减少
D.分子的体积变小
13、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
14、小能同学在期末复习阶段归纳了以下知识点,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②碘溶于酒精形成的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③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④等质量的H2O和H2O2所含氢原子数目相同
⑤3gC与10g氧气充分反应后,只能生成11g二氧化碳
⑥一种元素可以在同一种物质中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构成 | B.化学安全 |
①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直接构成 ②H2O和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 |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②房屋失火,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C.化学之最 | D.数字含义 |
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②人类利用最早的金属是铜 | ①Fe3+:1个亚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②NO2: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 |
A.A
B.B
C.C
D.D
16、下列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资源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核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C.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D.石油分馏后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一系列产品
17、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实现了常温下氮气的利用
B.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C.反应前后,LDH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该反应为
18、实验室需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刻度线(如图),则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A.等于20%
B.大于20%
C.小于20%
D.无法确定
19、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C60
B.干冰
C.银
D.氯化钠
20、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
C.硅在地壳中含量排第一位
D.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1、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t0、反应中t1和反应后t2三个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分别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
B.t1时刻,甲和乙的质量比为5:7
C.若丙是铜,丁是二氧化碳,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若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为100g,如果再增加20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
22、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检验是否集满
C.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都是分解反应
D.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
23、2023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中发布了首个中国省级旅游目的地“低碳旅行报告”。下列不符合“低碳旅行”行为的是
A.提倡全民自驾游
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
C.少用一次性用品
D.倡导光盘行动
24、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25、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中混有的C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除去CuO粉末中的碳粉:空气中灼烧
C.除去Cu中的CuO:加入过量的碳粉并高温
D.除去CO2中混有的CO:在氧气中点燃
26、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氨气
C.五氧化二磷
D.金刚石
27、化学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请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乡村振兴计划,兴建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写出家庭中一种合金物品的名称_____。
(3)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8、用元素符号或化学符号填空(要求书写规范)
氢:__;铝:__;碳___;氯:___;钙___;水___;二氧化碳___。
29、今年国庆假期,小兵从旅游地带回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2)通过操作②液体D呈无色无味的状态,则操作②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
(3)我国有些地区使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0、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①2个氢原子______;
②5个硫离子______;
③3个钙离子______;
④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⑤n个铵根离子______。
(2)有四种物质:A.氯化钠;B.水;C.空气;D.铁。请用合适的字母填空: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②属于单质是______;
③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④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31、烧烤类食物深受人们喜爱,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有严重危害。
(1)木炭作燃料是利用了其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烧烤时人们常用扇子扇火使火更旺,原理是 ;
(2)肉类食品直接在高温下烧烤会产生一种高度致癌物------苯并芘(C20H12),附着于食物表面。苯并芘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从其化学式还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3)边饮酒边吃烧烤更易致癌。打开一瓶酒即可闻到酒味,其微观原因是 ;
在人体内,酒精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秳式是 ;
(4)露天烧烤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烧烤结束时,用水将燃着的木炭浇灭,原理是 。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
(2)1个氧分子______;
(3)水中氧元素化合价______。
33、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氧元素______;(2)氮元素_______.(3)钾元素_________(4)镁元素_______ (5)硫元素______ (6)氩元素______
34、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__________。氢气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生命活动和工作的必要装备。航天服保暖层常含有合成纤维、羊毛等材料。生活中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佳佳同学的妈妈在制作“蔬菜面条”时,常常在面粉中加入一些蔬菜汁,“蔬菜面条”比普通面条多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____。
(4)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绿色冬奥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能有效缓解__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制冰时,液态二氧化碳蒸发为气态,分子间间隙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5、(3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1)。请回答:
(1) 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填①、②或③)。
(2) 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所依据的原理是 。
36、2017年3月27日,疏勒河、党河时隔六十余年后,“再次重逢会流”,干涸半个多世纪的敦煌哈拉湖也重现碧波,焕发生机.
(1)要想知道哈拉湖水是否为硬水,可使用____检测.生活中经常使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在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 ,
(3)净化水时,常用到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4)哈拉湖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5)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
3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取较纯争的氧气: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②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③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作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得的氧气完成下列实验:
①实验一时,能闻到___________气味;
②实验二前,应先将铁丝___________,后将末端系在火柴梗上;
③实验三后,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用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取氧气,并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可选用装置组合为:A→F→G;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发现F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_____。
③若A→F→G装置的导管连接顺序是:a→b→c→d,则F装置内导管(“b”或“c”)应该怎样延伸?请在下图中画出___________。。
38、明星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D、光亮的铁丝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见下表.(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 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 20 | 21 | 19 | 20 | 22 | 18 |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39、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但是该发生装置设计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改进办法是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
(2)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____________。
(3)两种黑色固体参与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